2017年大暑在几点?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7月23日或24日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20°时。此时,天气闷热、湿度大。 “大暑”前后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速度也最快。这时,除了积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以外,还可以采取相应的农事措施,促进农作物旺盛生长、多结硕果。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面的“初伏”和“中伏”,气温越来越高,降雨也越来越频繁。
今年大暑时间是7月25日凌晨1点18分,农历丁酉年六月十三,距离立秋还有15天。 在古代,人们对大暑的起始时间认定与现在有所不同,古人将大暑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分别对应着小暑最后一天、大暑第一天以及大暑最后一天。按照古代的历法,初伏和中伏都不是固定的时间段,而是由节气和小暑、大暑之日相对阳历日期确定。比如2016年的初伏是7月17到7月26日,中伏是从7月27日到8月6日,而末伏从8月7日到8月16日。 由于每年的小暑和大暑都在公历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古代初伏和中伏的范围基本固定在夏至节后第35天——第45天。而末伏则从立秋后第1个庚日起,持续10天。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天文实测表明,我国很多地区出现“夏至不过不热”“大寒不算冷”的现象。这是由于天文周期的变化导致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冬至在农历十一月,小寒在大寒之前;到了公元1600年后,冬至在农历十二月,小寒反而在大寒之后了。 这种变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春节时间的变化,而不会对节气产生什么影响,更不会影响农业耕作。所以,虽然古人的历法与我们不同,但他们的经验仍然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