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的产业参数?
一、何谓“企业” 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在我国境内,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特定主体外,任何设立企业或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或个人都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成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合法企业法人。
二、何谓“产业政策” 20世纪中叶开始,发达国家逐步采取包括宏观调控在内的综合措施,对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等实施全面管理,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种通过立法和政策安排干预经济发展的做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许可证颁发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管理条例》;1985年和1994年又分别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事业计(投)资审批暂行规定》与《技术进步条例》;从2001年起,中央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开始考虑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运用。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制订与实施,是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必要举措。由此,我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政策的实践。
三、何谓“产业参数” 在现代经济学里,一般将一个国家的行业划分的部门数设定为60~70个左右,然后将所有行业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基础行业或称战略行业,主要包括: (1)交通运输业; (2)邮电通信业; (3)农业; (4)林业; (5)采掘业; (6)制造业。 第二大类的属性是公共事业或称公用事业,主要包括: (1)金融保险业; (2)房地产产业; (3)社会服务业。 第三大类的属性是营利性行业,即通常所说的商业,主要包括: (1)批发零售贸易; (2)餐饮业; (3)住宿业; (4)租赁与商务服务; (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社会福利业; (7)教育; (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9)文化体育业; (1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此外还有一些介于三大类之间的过渡行业,如建筑业等。为了制定和执行产业政策,研究和掌握各产业的运行特点和规律,各国普遍根据产业参数对产业进行了划分。
四、为何要进行产业优化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地区)的发展进程往往先呈现“高速增长—结构转换”的模式,而后进入“高质量增长—结构优化”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产能就会逐渐被淘汰。因此可以说,产业优化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