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是什么意思?
资产证券化是以结构式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基金单位等形式筹集的资本,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资产证券化是指把负债人的资产重组为具有较高信用等级的证券销售给投资者的一种过程,也就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出售的证券,进而转换为可快速变现的货币。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包括住房抵押贷款(MOSS)、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设备租赁合同应收款、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及应收票据抵押贷款、政府收费权、版权的使用权和产品经营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商业所有权等。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重构资产的信用,即通过一系列结构安排以及专门的特别目的机构(SPV),将原始借款人存在的各种信用风险转移到资产支持证券上,进而提高资产信用级别,使得资信水平达不到要求的借款人的财产也能够在市场上通过证券形式出售。原始权益人、受托管理机构与以担保为目的设立的SPV机构是资产证券化的3个基本主体。信用重组是资产证券化区别于其他融资方式的关键。资产证券化从广义上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狭义的资产证券化,包括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抵押;二是以资产抵押为特征而开展的信用证券化,包括住宅、汽车、信用卡、信用卡透支等。
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起初的抵押贷款,发展到信用卡应收款、设备租赁合同应收款、汽车、专利等所有商业资产,成为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也是解决商业银行表外风险的主要工具。截至2004年底,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存量达2.7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52.5%,资产证券化规模是抵押贷款证券(MBS)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市场,是资产证券化最典型的模式,并且已经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的支柱之一。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发达的原因在于美国是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其发达的基金管理、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促进了资产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