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分是什么?
大学的学分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科等级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一个大学的本科学生需要修满12个学分会获得该大学的毕业证书。不同的大学,不同的科系,学分可能会不一样,但是总体上是相对固定的。一般而言,学分越高,就意味着修读的学生学业更为困难,或者是这些科系的精英分子,能够拿到高学分的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所以,要想获得高学分是很困难的,这不仅需要对某一项学科有深厚的兴趣,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时间。
获得高学位(如博士、硕士)往往也需修较多的学分。与中学不一样,大学的课程没有固定的老师,也没有固定的学习方式(可能是考试、可能是研究报告、也可能是课堂发言),所以修读某一科目时,可能碰到不同的老师。当然,如果某一门课被多个老师讲授,你可选择对你的专业最有利的老师。
关于大学生的学分,有一些不得不注意的误区:
1、必修课必得分
有不少学生认为,必修的课程,即使再不喜欢,也要拼命搞到分数。因为如果该课程不出现在总表中,毕业会很困难。而事实上,有些大学允许选修课占毕业总学分的比值,只要修满应得学分数即可。
2、对转系的学生有过分要求
有些学生一开始录取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在努力学习本专业之余,很努力很努力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中,并希望有一天能够转系。但是,不少学校的有关规定是转系的学生必须要达到某门专业课程的要求(一般是高学分的必修课),才有可能被接受。所以,这些学生为转系努力准备了若干个学期后,无奈考试成绩达不到要求,最终还是留在了原来的系。
3、学分修够了就行
不少学生上大学后觉得不用多用功,只要修满应得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平时可以不努力学习,只需要考试之前临时抱抱佛脚就可以了。也一些大学,特别是大专院校学生,由于没有严格的成绩修读要求,甚至出现期末考了还是要挂科的现象,就是因为平时不努力学习了。
需要增加学习动力和兴趣,需要达到高分数的学生可以考虑使用学习辅助用品:如优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