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合理吗?
因为我国使用的是东八区时间,也就是北京所在经度的时间。 我们国家领土辽阔,跨多个时区,如果采用单一的东八区时间,就会面临西部和东部地区不同步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把各省份、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的所在地时间统一往前拨。比如某省省会位于西六区,那么该省的所有地点都要往回调6个小时,这样该省所有地点与省会的时差都是相同的;如果一个自治区的首府是东五区,其他各地都是东七区,那就将这个地区的所有地点统一向前调整两个小时,这样该自治区内各个地方的时差就是一样的了。以此类推... 经过这样的调整以后,全国的时间就基本上和谐了(除个别特别地区),但这样的方法会带来一个问题——与太阳有关的活动(如日食、日月食等)发生时,各地的早上和晚上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就把每个时辰再平均分成四份,每半小时算一个时辰,从而形成现在的四个半小时的“北京时间”。 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时差问题并不会因此解决,当火车或飞机由东向西行驶时,由于太阳由东向西运行,故相对其出发地来说,时间是“走”了的,需要加时间以补回来;而由西向东行驶的火车或飞机,因太阳处于降落状态,相对于其出发点来说,时间“走”得很慢甚至是要“停”下来的,这就导致了东西方向上的时间差。
所以,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北京时间”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地理因素和天文观测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它可能落后于真实的一天,也可能超前于实际一天——这取决于你所在的地理位置和你所处的运动状态。
刁臻优质答主中国跨经度约60度,南北距离9000公里。中国全国施行“北京时间”。事实上,在东西两端存在时差。在最西端的新疆地区使用“东六区”时间,这比当地的日出日落时间晚了约两小时,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规律不适应。在20世纪80年代前,新疆实行比格林尼治时间晚9个小时的“北京商议时间”;80年代之后才逐渐转入统一的北京时间。而在中国的最东端,日出日落时间又比北京时间早了约40分钟。
是否推行复用多时区时间制,存在较大争议。中国地域辽阔,因此全国使用统一时间有利于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也便于人们记忆,不致引起因时差问题而发生紊乱。如果我国采用多个时区,势必与周边国家一些地区形成重叠,有损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会增加国际交往的麻烦,不利于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反而影响经济发展,也会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从另一方面来讲,“北京时间”虽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时间,其使用范围为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但北京的地方平均太阳时,却与北京时间存在约14分钟的时差。如果以中国最西部的乌兹别克斯坦国界线经度向东跨一个时区为75度到135度共60度,则分为四个时区,第一区从135度向东到120度,即现行所说的北京时间。第二区从120度向东到105度,第三区从105度向东到90度,第四区从90度向东到75度。
所以是否应该采用多个时区还是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