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在五行中属什么?
《黄帝内经》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东方青色,入通于肝”,“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 五色与五脏的关系,并不是平面的、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有着特定的运行路线的。这个路线就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子午流注路线(也叫经渠)。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说,“营在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此阳气流行之时也……故曰:天之在高也,皆发原于太阳之气,太阳之气,行足厥阴之中,遇阴则陷,逢阳则升。天之下也,皆积于太阴之水,太阴之水,行足少阴之内,遇阴则滞,逢阳则散。是故日行一时,而有盈虚消长之变;月行一周,而有盈虚晦朔之期。此天地人之三气,上下左右前后之升降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按子午流注路线有升有降,有盛有衰。天气上部的运动是由下部的阳气推动的,人体上部的心火、上头冒汗都是由于下部阳气熏蒸所致。五行中的火其实是从土里面长出来的,而土是阴阳结合生出的形质。五行中的火其实与阴阳里的阳是有一定关联性的。也就是说,心火(阳中之阳)其实是来源于肾(先天之本)和命门(水火之海)所蕴藏着的阳气。
根据五行学说的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依五行生克原理找到治疗疾病的线索了。比如说阴虚体质的人,是由于体内津液缺乏导致五行的木火太旺,这时我们便可用寒水制火,用金生水的方法来达到平衡的目的。又因为金水相生,所以还可考虑使用含金的药物或食品进行调理。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木生火,木为火之母。水克火,火为水之子。若母能生儿,说明母健;若儿能克母,说明儿健。反之,若儿不能克母,说明儿弱;若母又不能生儿,说明母弱。所以,只要了解自身五行属性,再知道忌宜,便可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