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的五行意思是什么?

戚阳锐戚阳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帝内经》中认为,人体气血阴阳的变化受五行的影响,而且这种变化是循环往复的。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即是指这一循环过程而言;而《素问·经脉别论》又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五脏六腑之气尽走于经络矣。"这也是指循环往复的过程。 那么这种循环是如何进行的呢? 中医理论中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些部分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曰:“五脏因饱,肌肉溢,肠澼血。”说明饥饿时脾不能正常运化,导致肌肉消减,反之,吃得过饱也会伤脾胃,引起疾病。

又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喜怒不节则伤脏……邪气内生,病起于外。”说明人的情绪波动、外界环境的刺激(如风、寒、暑、湿、燥、火)都会造成疾病,且会损伤脏腑。 五行学说在解释人体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基础上的,它重点阐述的是功能,而不是结构或物质。所以我们在理解五行学时,应该把握其核心——功能性规律,而在具体应用时,再考虑它的结构性因素。

凤子雪凤子雪优质答主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是中医治病的理论基础之一。五脏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之间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而五行则是调和五脏的基础。

如果肝的功能不足,影响到心的正常功能的话,我们称之为肝心不交,属于“子盗母气”。治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补心火(母)来达到恢复心本来功能的目的(母亲功能更足,自然照顾自己的孩子更好,子盗母气也就不复存在了),属于“虚则补其母”。如果肝功能太过,影响到心的功能发挥的话,属于“木火刑金”,治疗就应泻肝木来达到恢复心本来的功能,属于“实则泻其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