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在五行属什么?

东方彦子东方彦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促进,构成万物。 五行学说的内容包括五行的性质、五行的方位、五行的相生相克等。中医理论中也有五行的内涵,中医学认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与五行中的“五志”即喜、怒、忧、思、恐相对应,其中“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些都属于中医五行学说的内容。

而“三焦 ”是六腑之一,属于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研究的是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关于三焦的生理功能,《黄帝内经》中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意思是说,三焦是人体内一个特殊的通道,水分可以通过这里上输于肺,再分布至全身。

三焦与人体的津液代谢密切相关。 而在金代张元素所著的《黄帝内经》中说到“肺主行水……”由此可以看出,在五行学说里,“水”属性通于“肺”“膀胱”二腑。所以,如果身体出现水肿(体内水液停滞而引起的浮肿)的症状,首先应该从肺部找原因。

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些人一感冒就咳嗽,痰多,这种体质就容易出现水肿;还有的则见小便短赤、尿痛,这也是五行当中“水”不行的表现,需要清利湿热,可以用中成药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 如果平时注意调养,保持三焦畅通,人体津液得以正常输送,脏腑机能得以维持,人体就不会出现病理性变化。

粟婉兮粟婉兮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建筑学、占卜、相术、命名等多个领域,用五行来推演万物的运动规律,在中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将宇宙万物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来描述其相互联系,又用相乘相侮来表示相克关系的异常变化。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构成的,同时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生、克、乘、侮的关系,由此解释世界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这种理论从西周时发展而来,到战国时期较为系统化,对后世的中国的自然观及科技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火,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金,具有肃杀,收敛等特性;水,具有寒凉,滋润,下行等特性。在五行理论体系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按“五行”归类,而自然界和人人体内部亦处处存在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例如把天体运行划分成了5个轨迹,在占卜、相术、命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五行所包含的事物和现象是广泛而丰富的。在人体内,以五脏为中心,又以其相合的五体、五华、五窍、五味、五色、五声等为外围,相互联结,构成了五个功能系统,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结构。同时人体的这五大系统又与外界环境的五方、五气、五季、五色、五味等因素相通应。此外,人的思想意识等也包括在内。这样,人体便形成了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与五官、五体、五华、五窍、五志通联,与外界环境相通应的,环环相扣的五行结构系统。人身的生理变化,病理变化都是在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的过程之中而产生的,在治疗时,还必须考虑季节、地区、气候等外界环境条件,这就是中国医学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整体观,亦称医学五行说。

五行与四季相配:从五行与四时、五方的配属关系来看,春、夏、秋、冬、长夏五个季节,恰好属于木、火、金、水、土五行,它们分别居于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这种配属关系与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反生木之间的次序完全一致。这种由五行构成的一年中的四季五时的时空结构,在中医学的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五脏与四季五时有对应的密切关系,因此,人体在不同节气中,对五脏有不同的影响。春季,五行为木主生发,在肝木的旺盛生发之时,肝火易亢,导致脾胃受损,因此在春天调理宜肝脾同调,疏肝健脾。此外,春天还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饮食宜甘辛淡,忌酸收之味,否则会使肝木过旺而克伤脾胃。到了夏天,五行为火,属热,此时要特别注意心的养护,宜益气养阴,清心安神。夏天长夏,五行为土。长夏从六月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始,至立秋结束。其气候特征为湿热并重,主脾在长冬季节受湿邪困阻,导致脾胃失和。此时调理应该重在健脾祛湿。秋天,五行为金,燥邪当令,最易伤肺且肺家少津,因此,调理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冬天,五行为水,为一年中阴气最盛的季节。肾主藏精,精化为水,水藏于肾,是为真阴。冬天调养,可选用甘酸少咸的食物或药食之品,少食咸寒之品,宜用甘温以敛正气,培补肾精,调补心肾,滋阴壮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