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在什么位置?
一、地理环境 普陀区,因境内有著名的普陀山而得名,位于上海市西北端,东濒长江,与黄浦、静安两区毗邻,南临长宁区和嘉定区相连,西与松江区及青浦接壤,北与宝山区为邻。
二、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底,普陀共有9个街道和6个镇。分别是:万里街道、甘泉街道、中山北路街道、石泉街道、新长征街道、光复路街道、长征镇中心街、镇宁路小学、长风新村第一小学、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曹家街幼儿园、海华中学、建民中学、华阴小学、真如中学、桃浦中心小学、真光中心幼儿园、万泉路幼儿园等78个社区和15个村。政府驻光复西路134号(原址:中山北路335号)
三、历史沿革 旧时普陀区地域分属京师、江南、淮扬等省。明朝嘉靖年间建城,自南京应天府(今南京市)划出部分地界置县,因县治所在普陀山,故名“嘉定州”或简称“嘉定”。清雍正二年(1724年),取《尚书·禹贡》“浮于汶泗,达于河”之句,改称“武定府”。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裁州设府,始名“嘉定”,沿用至今。
民国元年(1912年),废清朝所设府厅,改设道。嘉定属江苏省常州道,后改松江道。
1928年,废道,改设市。此时,上海已分为沪中、沪北、沪西3个行政区;其中,沪西辖境约为现在普陀区的范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3年3月从上海市区及周边地区析置普陀区,因该区绝大部分为普陀乡,且地处苏、沪边境的普陀山而得名。
解放前夕,原属苏州的吴淞江以南、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均划归上海辖区,故当时普陀区划相当辽阔,东至安远路,西至延安西路,南至江宁路,北至石门一路、二路。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对行政区域进行调整。现在的普陀区,是20世纪50年代经三次调整而确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