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有毒副作用吗?

闻人依橘闻人依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黄花郎、金盏草、乳草、蒲公英、蒲公丁、仆公丁等。 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株,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 用于热毒疮疡、咽炎、扁桃体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症。

关于它的功效,在《中国药典》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记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给出了肯定的结果: 可见,李时珍同样认为蒲公英是能入药的,而且效果还很不错。 这似乎和人们心目中的“毒草"相去甚远! 但你知道吗?早在500多年前,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就发现了蒲公英的"毒”,并专门写了《本草经集注》一文,详细阐述了蒲公英中毒的症状及解毒方法。 文中指出,食用不当用过量服用蒲公英,会导致中毒的发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以及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还会引起身体乏力、心悸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 若是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所以,他建议:「若服后不思饮食,须食后行消导之气,或以神曲、麦芽煎汤饮之」。意思是说,可以用酵母发酵粉之类的帮助消化食物。

其实,李时珍提到的这些不良反应,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药物毒性」或「药物副作用」。 不过,李时珍同时提醒道:「惟暴病宜忌之,如久病者,可以少服。」也就是说久服无害。 这个观点被后世的中药著作所广泛引用,成为「药食同源」「药食同功」的理论依据之一。

近代医学家也在实践中证实了这一点,原新中国卫生部副部长、著名中医学家叶桔泉教授在其编著的《中草药学》中提到:「蒲公英……目前只有极个别报告,证明有轻度中毒现象,但很快消失,不影响继续用药。」 只要合理用药,谨遵医生嘱咐,蒲公英是可以安全应用的;若自己盲目加量、频繁使用,确实有可能出现毒性反应。

左占忠左占忠优质答主

蒲公英在农工医林四个行业中的称呼分别为:田边草、黄花地丁和蒲公英,是一种药食兼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性味甘、苦、寒,具有广谱抗菌、抗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特殊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医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肠炎、肝炎、胃炎、咽喉炎、眼结膜炎、尿路感染、胆囊炎、盆腔炎等疾病,有“中医抗生素”之美称,而被广大中医所青睐;西医用其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尤宜于膀胱炎、肾炎),效果显著,备受推崇。

除此之外,蒲公英嫩叶还可作为蔬菜食用,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和绿色食品,尤其适合于婴幼儿和老年人食用,而且还有降低胆固醇,保肝明目,美容养颜,减肥降脂之功效。

由此可知,蒲公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绿色的、廉价的一种“全功能药材”,不仅没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而且“药”食兼优,老幼皆宜,真可谓其效若神,价廉物美,名不虚传也,值得大力开发利用和推广应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