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有毒副作用吗?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黄花郎、金盏草、乳草、蒲公英、蒲公丁、仆公丁等。 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株,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 用于热毒疮疡、咽炎、扁桃体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症。
关于它的功效,在《中国药典》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记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给出了肯定的结果: 可见,李时珍同样认为蒲公英是能入药的,而且效果还很不错。 这似乎和人们心目中的“毒草"相去甚远! 但你知道吗?早在500多年前,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就发现了蒲公英的"毒”,并专门写了《本草经集注》一文,详细阐述了蒲公英中毒的症状及解毒方法。 文中指出,食用不当用过量服用蒲公英,会导致中毒的发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以及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还会引起身体乏力、心悸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 若是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所以,他建议:「若服后不思饮食,须食后行消导之气,或以神曲、麦芽煎汤饮之」。意思是说,可以用酵母发酵粉之类的帮助消化食物。
其实,李时珍提到的这些不良反应,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药物毒性」或「药物副作用」。 不过,李时珍同时提醒道:「惟暴病宜忌之,如久病者,可以少服。」也就是说久服无害。 这个观点被后世的中药著作所广泛引用,成为「药食同源」「药食同功」的理论依据之一。
近代医学家也在实践中证实了这一点,原新中国卫生部副部长、著名中医学家叶桔泉教授在其编著的《中草药学》中提到:「蒲公英……目前只有极个别报告,证明有轻度中毒现象,但很快消失,不影响继续用药。」 只要合理用药,谨遵医生嘱咐,蒲公英是可以安全应用的;若自己盲目加量、频繁使用,确实有可能出现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