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金现在都亏钱?
于榕最佳答案
1、首先,我们要理性地看待基金的收益。公募基金不是保本保息的金融产品(虽然净值型产品有净值波动风险,但合同里会注明预期收益率等条款);市场上的爆款理财产品——余额宝就是利用了投资者的心理才一飞冲天的吧。7%左右的年化回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 当然市场上有一些“妖孽”般的存在,去年底今年初火了一把的某货币基金,7天内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28%左右。但这其实是建立在相对短期的基础之上的,且并不能保证长期也如此“优秀”。
2、其次,我们买基金的时候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这些成本包括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等。以易方达中小盘混合为例,前50%的时间是在累计净值增长的基础上再打9折的,也就是说即便你买了这只基金并持有很多年,最终可能发现赚的钱还不如买银行活期储蓄呢! 但如果是同样的资金,直接买股票的话有可能就赚了。这就是买基金需要付出的成本。不过一般来说,这些费用在初期购买时占收益的比重比较大,随着时间,这部分支出对总体收益的影响会越来越弱。
3、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买基金也是“赌”,而且是“赌”多数人赢。比如一只基金承诺了8%的年收益率,这意味着如果它涨了6%,则跌4%的情况下,它的净值依然能涨2%。这取决于它在每个交易日都会看到更多的“明晟指数”或者“标普500”这样的指标,而这些数据是告诉我们今天的股市整体是涨还是跌。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某一天,例如周五,大盘涨了,基金也涨了,我们会高兴地说“哇,我的基金今天真厉害!”但我们没有考虑的是,在这之前的一周,甚至是这个月,它可能是跌的啊,只是周四周三周二周一连续上涨将前期跌幅补上了而已,这样的“逆转”并不是那么值得兴奋。然而人就是这样,很容易忘记痛苦和悲伤,只记得美好的瞬间。所以买基金其实是很考验人性的。
亏钱是投资股票基金的股民的共同印象,在过去的2004年及2005年上半年,大盘指数和基金净值的持续下跌,基金昔日的赚钱神话正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投资专家表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部分股民缺乏对基金的认识和了解。
误区一:多数股民把股票和基金混淆在了一起,把基金看成可以随时炒作的股票。
其实,股票强调的是短线操作,而基金注重的是长期投资。股票讲究的是低买高卖和技巧,基金追求的是复利效果和稳定。股票是把时间投入资本市场上,基金是把时间放在工作岗位上。
误区二:认为买了股票、基金就等于把钱借给了上市公司。
其实股民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后,就拥有了该公司的部分产权,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分享该公司的经营收益――派发股息,同时也可以参与该公司的经营决策。(点击此处查看上市公司派发股息情况)股民买基金后,就拥有了基金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分享基金投资收益,但不能参与基金公司的经营管理。换句话说,股民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基金,都是拥有这两类公司的部分产权。
误区三:认为股票基金和其他保险、储蓄一样,稳赚不赔。
其实股票基金和保险、储蓄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收益是不固定的。股民把钱存入银行或者用于购买保险,是把钱放在一个有收益的安全箱里。而股民买股票和基金则是冒险投资,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误区四:把指数上涨、股价上涨与投资收益划了等号。
其实,指数上涨、股价上涨与投资收益是两回事。比如某股民买了1000股每股20元的股票,两个月后该股票涨到了25元,该股民仍然持有,那么该股民还没有实现投资收益。假如该股民在25元时把1000股股票抛售出,那么该股民赚得的5000元就是他的投资收益。基金也是如此。
误区五:认为股票型基金只投在股票上,债券型基金只投在债券上。
其实,股票基金中债券的投资比例可以达到20%,债券基金中股票的投资比例可以达到20%,混合基金中股票与债券可以任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