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还会增长吗?
中国经济的潜力就是10亿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力,目前我们还有6亿低收入者和3亿赤贫者。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一个国家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比例在45%-60%之间,这个数值越高,说明这个国家中产阶级占比就越高,GDP总量就会越大。反之亦然。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国民只要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这个国家的消费力和购买力就会迅速增长,而且这种力量的持续增长是没有上限的。例如日本从二战后的贫穷落后,到7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均GDP迅速提升,由600美元上升到2800美元。
同样,在中国改革开放前,虽然经济增速不算太低,但民众收入很低,消费力非常低,当时中国的GDP占全球的比例只有2%左右;而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均GDP不断上升,到了2019年已经达到1万美元,超过高收入国家门槛数倍,中国的GDP占全球的比例已经上升到17%。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定位已经完全确立起来!
所以,未来中国经济仍有巨大潜力。因为我们要继续提高10亿人民的收入,实现他们中产阶级的梦想。
中国有丰富的要素和资源,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强劲的内生动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具有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会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具体来看,以下长期优势决定了中国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一是体制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优势发挥的很好结合,既有利于保持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又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发展基础设施,弥补发展短板,又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有效竞争。
二是市场优势。中国人口多、地域广,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多层次的市场能提供区域间互补的产业梯度发展机会,蕴藏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人才红利。中国不仅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正在培养并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65万,出国留学回国人员43.25万,创历史新高。高素质人才群体将成为新的比较优势和增长红利。
四是改革优势。中国的发展方式正在加速转型,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市场活力逐渐释放,增长内生动力增强,中国经济将具有更大的可持续性。
五是发展环境优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使中国的发展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保持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