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五行属性算不算?
中国自古有姓、氏之分,前者属于血统关系,后者属于图腾标记或居地之名;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地方豪强受到抑制,原来氏的分支地位下降,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保留自己的氏称,老百姓只能有姓无氏了;不过这种变化是逐渐实现的,秦汉之时,很多人还是姓、氏并存。东汉末年,司马迁作史记,仍然遵循西汉惯例,把皇帝和诸侯王列入世家和列传,而士族则列入列传之中,这时虽然姓氏之分已经淡漠,但世家大族为了区别于普通百姓,往往把自己的姓刻在墓碑上,而自己的氏则用于族谱记录。于是乎,姓氏之别再次成为血统与身份的象征(当然这种象征意义其实很弱)。
既然姓能够代表血统,那么五行生克的理论自然可以应用到姓上去,这种观点正如同今天某些人根据孩子出生时的八字阴阳来择日取名一样。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秦焚书坑儒之后,儒生有百家之业”,其中的“儒生”除了指儒家弟子之外,还有“术士”的意思,可见汉代的术士不仅通晓阴阳历法,还懂姓氏五行。刘熙在《释名·释亲属》中提出“姓者生也,从女,表示生育女子。氏,承也,男子嗣续相承,犹土著之义。”汉代五德终始说盛行一时,人们常以五行配属帝王,以验证王朝兴衰的命运,其方法早已约定俗成,相当简化,所以常被应用到姓氏上去。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取代世庶等级,姓氏五行之说更是泛滥无涯,如王弼论曹操称“魏者,木也。操姓曹,曹为木。”东晋皇甫谧作《王氏族谱》,西晋司马彪作《续汉书·礼仪志》都讲究五行配姓,南朝梁代萧绎撰《金楼子》,唐代李贤等注《尚书》都沿用旧说。宋朝以后,姓氏五行说渐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