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企业如何估值?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小伙伴的关注与支持!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物联网行业咨询、最具影响力行业研究权威机构之一,我们希望能够持续不断地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因此非常需要您的意见和建议!
您的意见我们将认真采纳,感谢您的支持!(邮箱地址:wyy@wesyon.com) 对于各位嘉宾的提问写一份中等长度的解答。
1、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在做物联网的公司,从设备采集数据做后端处理,这些公司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价值?
回答:楼上的各位大神都已经说了很多,也都很重要,我补充两点:
1)要了解你的客户真正需要什么。这是你产品设计的前提,也是你产品定价的基础。你的客户到底是为“物”还是为“网”或为“应用”付费呢?这个定位很重要。因为针对不同客群,你的产品和服务是可进行调整和升级的。 比如,某智能硬件厂商,其前期主要客户是工厂,为其提供生产监控和数据采集,那么这个时候其产品研发重点就应放在如何更好地采集各种生产环节的数据并有效传输至指定平台,软件方面则是如何优化平台的性能、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的广度;而后期当该制造商的客户群体转向消费类电子的时候,其产品重点就需要调整过来,更多考虑的是产品的可定制性,适应多种不同客户端平台的需求,以及快速灵活的数据分析与反馈。
2)要学会利用资本的力量。在商业世界里,很多时候“势能”比“能力”更重要。如果你刚好处于一个“势能”区,那么很多事情会非常简单。比如说,你可能并不需要去做太多营销,自然会有人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比如说你的产品售价可以定得很高,因为有需求方愿意支付这个价格给你并且愿意买单;再比如你可以很轻松地融资,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等等。当然,拥有“势能”往往意味着你在某个领域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或者垄断地位,这时你再去做一些事情就会容易得多。 所以,学会运用“势能”是很重要的,而作为初创企业,最好的“势能”就是“时间”带来的先机,先入为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最先吃螃蟹的企业哦~
柯珂优质答主一、根据盈利指标估值
1、市盈率:
企业每股股价/企业每股盈利=企业的市盈率。
2、市值/EBITDA:
计算方法为市值/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该指标的优点是消除了所得税率差异及非现金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适用于投资回报波动大的企业,而互联网公司的EBIDTA往往很丰厚的。
3、PEG指标
(1)PEG是彼得•林奇发明的一个指标,用来测量企业盈利增长速度与其目前股价的关系,即市盈率(P)对盈利增长速度(E)的倍数。比如一家企业目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年盈利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根据共同基金网的一份研究报告,在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间,PEG超过1的股票跌幅最大,而PEG在0.5以下的股票几乎没有下跌。
(2)PEG指标的局限性。比如两家市盈率为30倍,企业A增长率为70%,企业B增长率为150%,因此A企业的PEG指标为0.85,B企业的PEG指标为1.5,按道理A企业的股票应该比B企业的股票更便宜更有投资价值。但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不难发现,企业A市盈率为30倍,增长率70%,其下一期合理市盈率为17.6倍。而企业B市盈率为30倍,增长率75%,其下一期的合理市盈率为13.3倍。由此可以看出,按照PE理论,B企业股票比A企业股票更便宜而更有投资价值,这种结论显然与PEG指标的分析结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PEG指标的适用前提之一是企业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率,一旦增长速度快慢不一,则可能出现判断失误。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互联网企业,其收入和利润波动较大,使用PEG指标时应该谨慎。
二、根据业务规模估值
1、市值/月活跃用户数
美国著名的脸谱网(Facebook)用户增长非常迅速,其核心的活跃用户数指标,也逐渐演变成为Facebook的估值指标。据统计,Facebook2008年7月的活跃用户数为1.17亿,而到了2010年10月,短短两年的时间,其月活跃用户数激增到了不到5亿。到目前为止,Facebook用户的单用户平均价值已经达到了500美元左右。
类似这样的指标在互联网行业被广泛使用,如在线游戏业务,使用“平均同时在线人数”来计量业务的规模,其业务估值也与该指标紧密相关。在传统行业里,比如出租车公司,可以使用出租车数量和驾驶员数量作为业务规模指标。在医药行业,可以考虑使用研发人员的数量、药品的种类数量等来体现业务规模。
2、市值/收入
一般适用于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其盈利的释放会延后,所以用当期利润来估值不太合理,比如国内的百度(该指标在投资界有“白酒定律”的说法),由于其所处的搜索引擎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广告主对搜索引擎的认可度持续提高,搜索引擎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而由于其作为行业领头羊的优势,能够享有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在2005年初,百度的收入还不到3亿人民币,但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百度一个季度的收入就超过了27亿元,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已经成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