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末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用以解释宇宙万物的抽象系统。“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古代中国人将这五种物质相互关联并结合阴阳来全面地解释世界变化。后来人们根据这五个字的象形和含义演化出了一些关于五行的故事,比如水火不相容、金木相拼合等等。
在古人看来,宇宙万物都是由“基本元素”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这些“基本元素”被看作是五种不同的力量,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并不断地运动着与变动着,从而形成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的形态,而这就是所谓的“相生相克”。五行之中,木代表春天,具有生长、向上、生发、柔和等特点;火代表夏天,具有炎热、向外辐射等特点;土代表长夏季节,具有中和、包容的特点;金代表秋天,具有清洁、收敛等特点;水代表着冬天,具有寒冷、向下的特点。 根据这一理论,中医用来分析诊断病人病因时经常用五行来作比喻或联想。例如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常表现为某一脏腑功能低下或者失调等情况时,就对应了五行中某一行所对应的属性及其特性。中医学认为这种亚健康状态的病因大多是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气滞血瘀所致。因此要想恢复健康就必须调整脏腑的功能状态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由此可见中医讲究的不仅仅在于治病救人的技巧方面还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也是其能长久地发展下去的主要原因所在之一吧! 五运六气则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推演气候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以干支作为符号进行记录,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两个月为一个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百六十日(每一节气平均约为十五日)以及四季划分等要素记录下来以便后人查阅参考使用。它主要探讨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及由此引发的疾病产生原因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