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势在五行怎么讲?
《黄帝内经》中,黄帝问少俞,形虚如何得到补充呢? 少俞答:“彼何能如此其慎?愿闻其故。” 黄帝道:“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舌不清,饮食无味,身体烦劳,此皆虚实之所生也。” 少俞问:“形气者,何以别阴阳之多少,而调虚实之所在?” 黄帝道:“阳盛则身热,阴虚则身寒;阳虚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此阴阳之常,先后顺逆之道。 ” 由此可知,人体是有阴阳二气的,而且会随着我们的情绪、行为而变化。当阴气多,阳气少时,人就怕冷,喜欢穿厚的衣服,爱吃热的食物,脾气也不太好,容易生气和抑郁——这就是阴盛阳虚,或者简称阳虚了。相反,如果阳气多,阴气少,人就爱发烧,怕热,喜欢吃凉的食物,脾气也不好,容易发火和暴躁——这就是阳盛阴虚,或者说阴虚了。 中医治疗疾病时,是依据病人的体质来开药的。如果是阳虚的人,就给他补阳气,让他少吃寒凉的食物,多吃姜蒜等温性食物。如果是阴虚的人,就给他补津液,让他少食辛辣之物,多吃蔬菜、水果。
人都是有脾性的,而这种脾性往往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这就如同树木一样,生长在北方的树,它的枝叶是舒展的,因为它需要迎接凛冽的寒风。生长在南方的树,它的枝叶是盘曲的,以便更好地遮阳避雨。 人也是一样,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性格是会改变的。这一点,与五行中的“运”是很有关系的。所谓“运”,就是运行,流动。这就像水在江河中的流淌一样,因为上游和下游的环境不同,所以水流的速度会有快慢之分,水流的力量也会有大小之别,但是水总是向前运行的。
人的“运”,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先天的性格和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后天的脾性也是有差异的。但这仅仅是指的一般情况。也有特殊情况存在。那就是四柱中有干克支,支克干的时辰出现了。这个时候,“运”就不会按照原来河道那样顺畅地流动了,它就会撞击,就会出现突发状况。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七情内伤”。也就是悲伤、恐惧、忧虑、仇恨、烦恼等等精神刺激,会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