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摔跤冠军?
摔跤,古代称角力、相扑,传说在上古时期,老狼经常衔来最嫩的芦苇叶,喂养害羞的婴孩,为了感谢老狼,孩子们聚会跳舞,欢乐庆祝,并互相学习,用力把对方打下高台,这就是最早的书摔角仪式。从现存的资料来看,摔跤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相扑这样一种摔跤运动。当时,相扑只有宫廷贵族才能观赏,平民百姓是很难看到的。到了汉代,相扑比赛就列入了国家的典礼活动之中。
现代摔跤运动,是以打倒对手为目的,而古代的摔跤运动不以打倒对手为目的,而是以击败对手为目的。古代摔跤不以击打为胜负的标准,只要被击倒视为已经获胜,击倒对手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击倒对手的踝部、膝关节、腰部,使对手双膝着地或一膝关节着地,用手抱住其腰部或双肩,令其背部或大头朝下地倒立于地,即为击败对手。与击倒对手的方式有关,古代摔跤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膝试(抬杠),一类为肩试(挂膀)。膝试,即让对方双肩紧贴地面,自己的双肩置于对方双肩的上面,双方用力蹬撑,以撑叉的高度为准。其档次之分是以双方身体的伸直距离为准,距离越长,档次越高。肩试,即双方交手时一方的肩紧贴地面,对方的一只手扳住其肩,用力将肩提起,至对方腰背成弓形为上等,弓形越大,提得越高,则档次越高。
中国古代的摔跤选手,有许多传奇式的英雄人物。据《晋书·陈元达传》载,陈元达力能扛鼎,手挽绝绳,以徒手相扑为国功。西晋时,陈元达善用拳脚,且天生神力,能徒手搏击,曾以绝有力气击败当时最著名的相扑力士乌佛。乌佛身高二丈,是北方著名的相扑手,他在与陈元达的对扑中,一开始就使出两败俱伤的“滚杯”手法,结果却失败。陈元达是我国古代极为著名的相扑力士,他的相扑艺惊动了大内,被选拔进宫,担任专司护卫的高职。
唐代的开国功臣许彬,善突扑、跳驹,勇力绝人,被王世充称许为“壮士”。在周、邵、邓三州之乱时,许彬被乱军所杀,但许彬的儿子继承其艺,在父亲被害后,凭借高超的相扑本领闯下了“孝勇”之名。
著名英雄“武二郎”武松,也擅长相扑。在武松打虎之前,即在景阳冈下,有一个以卖酒和相扑为营生的江湖人,名叫“焦吉”。此公脚高五尺,肩阔体壮,有九斗之力,尤工腿踢,坐立间,两只脚在桌子底下如蟒螭伸卷一般,人们见他腿力如此,相扑必然胜,所以都叫他“焦缠腿”。武松一见焦吉,就把他缠住了,武松和焦吉相扑,一百多个回合也没分出胜负,最后还是焦吉使了个“翻身背”,才把武二郎翻身背摔倒在地,结果了武松的性命。
到了宋代,我国的相扑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代在东京(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今江苏南京)三都市设置了相扑馆,并且相扑已是皇宫贵族日常生活中极具人气的一项娱乐活动。
宋代诗人陆游的《小舟游霍光渊共戏作长短句》诗中就有“壮士经百战,雕弓满秋水,往来无白羽,着身尽花泥,胜俱扶病见,醉不离披襟,君知仆尝苦,古剑藏菱溪”。可证宋代相扑手经过长期战斗训练,技惊四座,连射出的箭着身都在泥泞中失去踪影,可见其技之高。
在唐代,相扑运动就已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对那里的比赛项目有很大影响。到宋代,相扑运动更发展到高峰,有诗形容宋代的相扑比赛:“水寒刀尺冰三尺,相扑出场势如虎。”当时,辽、金、西夏等北方异族也对相扑运动十分喜好。
到了元代,相扑运动仍很盛行,世祖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冬天,曾经举行过千人之巨大的相扑比赛。到了清代,相扑运动仍然在全国流行,如清人吴锡麟在《一枝庐诗》所述:“力士乌犍似猪王,披披衣巾手如蒜。拔槊跃上张弓射,短衣结缚山魈肝。秋官约戏正喧阗,黄旗一指顿眉间。”描绘了清代著名的摔跤手佩刀勒甲,犹如大力神一般,黄旗一指,立刻准备上场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