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比赛太多了?
对,其实很多业余选手比职业运动员还要累…… 先亮身份,我只是一个乒乓球直板打法爱好者(并不是专业选手),但从初中时期开始看球、打球,到现在参与或观看的国内、国外赛事没有一千场也有五百场了。
我是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接触网球比赛的,以前只是偶尔去体育馆参观,顺便学习一些基本功,但并没有真正打一场球;2005年开始练习发球和接发,直到2008年才正式参加一次比赛并成为当地网协会员,当时参加的是上海地区非职业球员参加的“乐百氏杯”,在8月9日参加了混合双打的比赛(比赛成绩:负于王越/孙胜男 第二阶段小组赛)。
那以后几乎每年我都会去参加上海地区的业余赛事,最多的时候一年能参加4次左右,少的时候只参加一次或者没有名额,不过从2013年起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偶尔去体育馆锻炼了。 说实在的,这些比赛并不辛苦,相反我倒觉得十分有趣,尤其是和不同水平的玩家过招时,总能感受到新鲜感和挑战性。
不过有时候会感觉疲惫,这更多是身体上的劳累,比如打混双时两对组合跑上跑下就挺消耗体力的,另外如果遇上下雨天气也会感觉比较麻烦,但如果遇上晴好天气那么一切OK。
说实在的,比起羽毛球、乒乓球这些中国队强项来说,我觉得中国网球在群众基础方面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毕竟有那么多人都愿意参加,而且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至于题主问的问题……也许需要更多去了解才能回答了。
其实中国网球在2004年以前,除了参加戴维斯杯,以及中国网球公开赛这样的国际赛事,几乎没有什么国内的比赛,现在每年有4站,ATP挑战赛和2站ITF职业赛。因此对于一些刚刚开始打职业的球员来说,他们也没有什么选择。
如果能赢下一站10万美金的挑战赛,可以大概能得到3万多美金的奖金,外加250分积分,这可以保证他们排名不掉出前500位。但如果是在1.5万美金的比赛中夺冠,只能收入750分积分和9千美金的奖金,排名只能在前800左右维持。
打低级别的比赛,不仅积分和奖金的吸引力不够,同时也会面临更多强劲对手的竞争,所以在4月之前,中国球员将重心放在了挑战赛赛场。
除了因为低级别赛事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对于中国球员来说,打低级别赛事,如果想走得更远,可能需要奔波于不同城市的多个赛场。
而中国幅员辽阔,在国内奔波的情况,与海外打挑战赛相差无几。
同时,中国的ITF比赛往往在同一时期,且在距离很近的城市几乎同时开打,如果能从一站低级别ITF取得好成绩,希望马不停蹄转战下一站的时候,甚至有可能还要继续留在同一个地方。而挑战赛,目前国内一年最多也就只有8站左右,并且在同一时间最多会有1-2站开打,因此不会存在“撞期”的情况,对于奔波于各大挑战赛赛场的球员来说,他们更多可以在国内各省级城市之间飞来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