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冼蕾帆冼蕾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中有提到,“苇,水草也”,也就是说,古人所知的“苇”,指的是水边的草。这样的描述跟现代植物学中的定义是非常相近的——所谓“芦苇”,就是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而一旦脱离了水的环境,它们就不再是“芦苇”了。 那么这种植物是属什么的?当然是属木的了!因为“水生木”——水边能长得茂盛的植物,自然属木了。(注:这里所说的水生指阴阳属性的水生,而非现在生物学中的水生)

不过,古书对“苇”的解释可不止这条。如《尔雅·释草》中就有“萑苇,苇”的话,郭璞注曰:“萑苇,今芦苇也……江浦间多有之,叶似芦苇,然而茎直,高者至丈余。”这是用“萑苇”来称呼“芦苇”,而且还提到了另一种植物,就是“菰芦”。那什么是“菰芦”呢? 东汉学者应劭著《风俗通义》有言:“菰芦生于池泽间,自生自长,根茎相连,形似茭白,故名。”这是以形命名,“菰”指它的形状,“芦”指出它生长在池沼里。那么这两样东西都是属什么的呢?应劭说:属木。(注:应劭此处的“属木”不是五行中“木”的属性,而是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五材”的说法,即“金、木、水、火、土”,这里的“木”与“水”相对而言,泛指一切草木)

到了宋代,学者朱熹在注解《礼记·月令》时,引用了上述两条古人关于“苇”的解释后,又补充了一条,他说:“然今江湖之间,又有是一种芦苇,甚高大,谓之湘芦苇……其色微红,其杆极硬,且高者至十余丈,砍伐之时,必须用梯子登岸,而后可以取之。”这说的应该就是现在的芦苇了。那么这种芦苇属什么呢?属于木无疑。

古书的记载是这样的: 现代人的观点则是这样: 所以,究竟“苇”的五行属性该属木还是属水呢?我同意现代人的说法,不过原因却不是现代生物学的理由,而是古人根本没有认识现代生物的能力,所以不能用现代生物学来套古人。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来看古人的另一项记录: 这是东汉学者王充所作的《论衡·物势》篇,其中的“木盛得水”指的是农历二月万物开始蓬勃兴盛,这时如果下雨,雨水多是由云层中降落下来的,所以说“得”的是水而不是木。同样,“水生木”的意思也不是说水多了就会让树生根发芽,而是说水旺于农历十一月,此时草木枯萎,水在树木里面储存起来,等到春季来临,水慢慢滋润树木的生长点,从而使树木焕发青春。

由此说来,古人观察天地之理,发现木与水是密切相关的两个五行之一。所以在他们解释世界万物的运行规律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两个五行。遇到水多的,就说木盛;碰到木多的,就说水运。当然,这种“水木并行”的论述方法只是古代的常识而已,与我们现在学习到的系统化的五行生克理论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