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无礼必自及指生肖?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处处没有礼仪,那么最终会自取其辱的。 出自《礼记·檀弓下》中的《子产论政长》。 原文是:“小人之好礼者,故能敬让以德,君子之礼,所以节天下也;小人之好礼者,故能敬让以致贤,而德不称;君子之礼,所以责有德也……是故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这篇文章是孔子评论他的学生子产的一篇短篇语录。
文中子产是一个有礼之人,他身为一国国相,非常尊重孔子这位老师,去见孔子的时候,子产在门外等候,为孔子扫除足下灰尘,进屋又替孔子拂去座位上的尘土,端茶送水,十分得体。这样的有礼之人自然得到了孔子的称赞——“善哉为相!” 但是子产也有礼失之时,就是在回答了孔子关于晋国赵武的问题时,说错了话,犯了上对下,尊对人卑的错误,把应该给赵武的赞美之词用错了地方—— “昔公孙侨相见郑简公,简公谓公孙侨,‘盍亦图诸!’对曰,‘君若惠顾寡人,寡人何敢与君争事!’此之谓知礼。” 这里所谓的知礼,其实指的是礼的下限,也就是不越礼,子产的做法符合等级森严的周礼规定,所以他得到的是孔子的中评——“是中行矣。” 而如果超越这个下限,那就是不知礼了,会有什么后果呢?孔子举的例子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君臣关系—— “卫献公出行,卿不乘,大夫不御,公不迈乘车。君命召,三召而不至,命刀锯以迎之。” 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其国君缺乏贵族血统,因此受到大臣的轻视,在外出时连坐车的资格都没有,三次召唤不出勤,国君就要动刀子了。这显然是不合礼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