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生肖气?
“什么鸡(气)”是成语“鸡鸣戒旦”的谐音,“鸡鸣”在这里形容黎明前天色微明、星星闪烁的状态;而“旦”即是“早晨”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公鸡打鸣提醒人们早起(别误了上朝)”。这句成语和十二生肖中代表“晨”的子鼠无关,也和代表“雄鸡报晓”的酉鸡没什么关系,它的起源和我们每个人每日都必须吃的食物——谷类——有关 。 在远古时代,人们并没有专门饲养家畜的习惯,也没有“六畜”的概念,所有动物都归为“禽”,《礼记·王制》中有言:“凡百姓饮食,祭先圣先王,尽醉饱。”这其中的“百姓”便指的是所有人——“食谷者”和“食肉者”都在内。在古人眼中,人和兽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食用肉类,而那些不食用的、只食用植物的动物都被视为同一类,即“禽”。
到了汉代,“食谷者”被分为“嘉谷”、“常谷”两大类。据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和叔齐在武王伐纣以后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这其中“粟”就是“嘉谷”的代表。而“常谷”的代表则是黍、稷、稻、粱等,这些粮食都是我们在今天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值得注意的是,“辰”正是由“食粮的龙”演变而来,它最早的样子便是“农神扶犁而耕”(引自《说文解字》),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龙”的形象。因为“龙”代表的是谷物,所以它出现在古代历法中的月份恰好和“食谷者”——兔、猪、鼠等相反,是在秋季七月,而并非春季二月。
从辰龙到卯兔,时间顺序应该正好相反。据汉代《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龙星,右足者,辰也……左足者,卯也。”可见“辰龙”“卯兔”正是由“食谷者”在农历一月和七月出现而得到的形象。那么“寅虎”呢?它在十二月,正好处在一年最后一个月的位置,这和代表“终”的亥猪关系更密切。 “子鼠”又怎么会和代表“始”的丑牛产生联系呢?其实这也是由于“鼠”在正月和十二月都有出现的原因,正月出现的名为“仓廪(lǐn)鼠”,它恰恰象征着“五谷丰登”,因此受到古代人民的崇拜,并在年末祭祀时扮演重要角色。而十二月的老鼠叫做“啮(niè)齿鼠”,这个名字正说明了这一月份的特征:粮食要被老鼠咬碎才能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