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五行属什么的?

饶佳昕饶佳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人把自然界中的山与水的形态变化,用来形容各种动态、静态的事物和运动,如《易》有“山泽通气”之象;又如老子说“上善若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先也”等等。 古人在观察自然的时候发现静止的水会变成流动的水,流动的河水又会变成高山深谷等形态各异的山川,于是就有了“阴阳”之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传) “万物负阴而抱阳”(太极图) 从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动静互根,消长相倚,阴阳对立,两仪合一。也就是说动中有静,静中藏动,静为动根,动则生静,静乃动能,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种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及现代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如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其特性各有不同,并以此作为判断生理病理的依据,但五脏在人体内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故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来解释和推动五脏六腑之间的协调运作。

同样,武术中也讲究刚中带柔,柔中生刚;动静相兼,虚实互变;刚劲有力,含蓄内敛等原则;还有风水学也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 这些中国古代文化所阐述的思想与我们现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不谋而合,这是不是巧合呢? 其实不然!西方人没有将宇宙看做一个大生命体,所以他们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孤立系统上的,因而很难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就拿我们上面提到的阴阳来说吧,它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又是一个运动的、发展的过程。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人们对于昼夜交替的观察和认识,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又被引申出许多含义,成为了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的概念体系。

古人观察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到正午时处于天空正中,然后向西慢慢下落直至夜晚消失不见,这就是“阴阳气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时间”。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说,物体速度越快,质量越大,当物质达到光速时体积和质量将会趋于零。那么什么是时间呢?其实时间和空间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地球表面,当物体运动时,会感受到一种阻力,而这种阻力就是所谓的重力,重力产生的向心力正是维持地球自转的动力之一。

当我们乘坐飞机或火箭时,由于受到空气摩擦的影响,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加速度,这时向心力便会变小甚至完全消失,而此时地球的自转速度就会逐渐变大。所以说,我们感受到的时间其实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时间在加速,而我们却在减速。 既然时间与速度有关,那就必然存在一个能够衡量时间的标准。

190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马赫提出的一种理论叫做作“时空弯曲”假说,其主要观点是:在极高速度下运动着的物体周围,存在着一个被弯曲的空间和时间。 这个新学说不仅与狭义相对论相一致,而且与广义相对论不相矛盾,因此很快就被普遍接受了。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这个学说的局限性也逐渐表现出来。

首先,它不能说明微观世界中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量子力学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无法用牛顿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加以解释。它还无法解释黑洞等奇异天体的形成原因及其内部结构特征等问题。马赫-米歇尔效应只是一个近似值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律。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看法而已,不一定对哦~~~

皮羽君皮羽君优质答主

在《说文》里,“静”的本义是“审虑思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指深思熟虑、沉着冷静。 “静的部首为“青”字,属于偏旁部首。 而现代汉语中一般认为有“宀”的是房屋之意或表示家宅;而在甲骨文中“宀”的字形更像是一个房子加一个“止”——也就是脚(足)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象形文字最早可能指的是房子里有人的意思!所以“静”的第一个释义就是形容人坐在屋子里很安静,后来引申为一切都很安全的样子。 所以说,从词源学的角度看的话,“静”跟它的第二个解释——“没有声音、没有动静”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也并不合理吧…(ಡωಡ)hiahiahia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