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幼儿园案例分析?

安文昶安文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同时又表现为身体的、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多方面的相互作用。”这表明,幼儿的发展是全方位的、紧密联系的。幼儿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行为还不能由意志控制,因而无法掩饰自己的真实行为,他们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情绪的特点,自然呈现了他们的真实的自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敏锐捕捉孩子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的行为背后的秘密,全面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把握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因势利导,进行有效的心理帮扶,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一: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间,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拔萝卜。为了增加趣味性,我预先准备了24个小萝卜,拔完24个小萝卜后,我让孩子们自己数数他们拔了多少个大萝卜。孩子们数后,均踊跃地回答24个。这时我继续问他们:“你们能数出萝卜芽儿吗?”此时,孩子们的思绪突然陷入了沉思,一个个显得若有所梦,过了一会儿,有孩子答道:“会,会,我知道了,24×2=48(棵)。”我以微笑对孩子予以肯定。这个孩子高兴地笑了。此时,我听见身后有人悄悄地跟我说:“老师,他答得不对!”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小方。小方好像在对我说:“老师,他们数的是萝卜,而老师问数萝卜芽,他们怎么会知道呢?”

分析:小方看问题的角度与其他孩子不同,他能够从数数的一般性规律中,推导出24×2的正确结果。其实,在他的心中,已经理解了“24×2”的含义,但他没有抓住瞬间的灵感,以语言表达出来。

案例二:

周一的早上,我带幼儿们唱了歌曲《小喇叭》,然后开始进行数学活动——把图形宝宝送回家。我们把图形娃娃抠出来粘贴在相应的家庭成员符号下面。有的孩子很快完成了,一个个显得很兴奋。我走到诺诺的面前,问他:“你们家图形娃娃哪去了?”诺诺马上从桶里拿出6个图形娃娃,送给他6个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可是当他要把图形娃娃贴上时,却发现少了一个三角形,他不知所措,弯腰伸手到桶里去捡,但我立即喊道:“老师这儿有一个!”然后给他送了一个三角形。他快速地把图形娃娃贴好,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成功了!”说完,他就跑去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游戏了。

分析:孩子们对于自己喜欢的活动总是非常认真的。有的孩子在一次活动中不能完成,他一定要完成,这表示他想要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显示,他能够做到。

案例三:

在“我的身体”这一活动中,我带幼儿们玩了个“解剖”游戏:“咱们把身体的各个部位解剖开来,并逐一清点总数。”我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幼儿的手指头、手掌、脚趾头、脚趾甲分别剪下来,用胶带贴在工作纸上。幼儿们见了都非常感兴趣,一个接一个地把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解剖出来。在清点“数量”时,我让孩子自己数,他数出8个手指头、1个大拇指甲和1个小拇指甲。我就问:“你究竟数对了没有?”幼儿想了想说:“数对了。”接着,其他幼儿也相继完成数“身体各部位”的任务。

分析:幼儿对自己身体各部分的认识,是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的。在幼儿的思维中,整体的身体存在着,部分也就同时存在;部分离开了整体,身体也就不存在了。幼儿对自己身体各部分的认识,是个渐进的过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