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五行与中医五行的区别?
先占个位,慢慢来答 一、阴阳学说 《周易》的阴阳学说是建立在古代朴素物理学上的,以当时的常识来看是很自然的推演;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常识都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再来看这些论述就有些困难了——因为人们很难理解一个没有电和磁的世界是怎样的。
现在可以证明的是:在现代物理学出现之前,人类已经掌握了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最低层面的一些知识. 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已经发现了正负电子的存在(虽然没有提出正负电的概念),后来阿基米德进一步发现原子是带正电的;而在战国时代的中国则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的说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正电子、反粒子的意思了。至于说磁场,当时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但已经用“刚柔”的概念大致地描述出来了,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现在要讲的还是现代理论物理与古代物理学之间的差异。首先一点就是古人并不知道光速这个概念,因此不能像现代物理学那样把速度当作基本量而不是长度或质量,这样一来,对于速度和时间的定义就不可能像现代物理学那样严格而精确了。同时也没有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这自然会造成很多麻烦。不过总的来说影响不大。
二、太极学说 从现代理论物理学角度来讲,能量和信息是不能分离的,两者互为因果。信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而是指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方式,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反之亦然。 《系辞上传》中有云: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朱熹注曰: “太极者,无极而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因此,所谓太极,就是一种极其稀薄的能量态或者叫作信息态的物质,极不稳定,极易发生变化。
在《周易正义》中讲得很清楚: “凡言神化无形谓之无;若太极未分,万物之始,谓之太极。”也就是说,所谓的“太极未分,万物之始”就是在说这种状态的极小的一丝混沌之中蕴含着无穷的信息,这些信息被高度压缩在一起以至于无法再进一步进行压缩——换句话说,这就是一种近乎纯粹的能量的状态。 而当它运动起来时就变成了另一种形态——“动静由乎阴阳。是以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也就是阳和阴两种形态,即两仪。 而随着继续的变化,各种形态不断产生出来,形成了四象八经卦等等…… 《周易·系辞传》中的太极实际上就是指这样一种混沌而又蕴含信息的能量态,从某种角度来说类似于微观上的“真空不空”(当然,两者的内涵是不同的),与现代科学并没有太大的矛盾之处。
三、河图洛书 由于古人并不了解电磁场的知识,所以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受到了很大影响。比如说《周易·系辞下传》中就有这么一段: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也;性命之情也。 唯圣人方能知之。 ”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地的相互感应造成了万物的化生,同时也产生了阴阳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的结合使得万事万物得以生成——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思路之一。而这一思路正是来自于对自然界现象的思考与总结。
同样是因为不了解电磁场的知识,使古人认为阴阳变化的过程就像两个人发生关系一样,因而有了“男女媾精,万物化生”这种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只是对阴阳变化过程的比喻性的解释而已,并不能说明真正的规律是什么。而且就算古人真的知道电磁场是怎么回事的话他们也不会这样比喻的,因为那会涉及到复杂的数学知识,在当时是不容易理解的。
那么古人是怎么来认识和理解这种“天人合一”的情况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谈到的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河图洛书中的数字排列顺序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古人并不懂什么微积分、概率论之类的玩意儿嘛!但是他们对一些简单的统计规律却很感兴趣并且能很自然地得出结论,这就足以使他们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用来指导实践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看来如此荒唐的占卜术仍然能够存在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