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生成语?
所谓的成语,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特点。1、成语的结构必须是书面的和固定的。2、成语的意义必须整体理解,而不能分开理解。我们先举两个不成语的例子,来看一下成语的特点。
一、不三不四。这个词语的意义可以分开理解,“不三”是“不三”,“不四”是“不四”,合在一起就是既不三也不四。它的结构既不是书面的、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变化的,比如它也可以叫做“不二不三”。我们把这种结构叫做“ABAC”式,像这种结构的词语有“无忧无虑、相辅相成、十全十美、自由自在”等多个词语,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成语。它们都可以拆分解释,就是合在一起,也不会产生整体的意义发生改变的意外状况,所以一般也都不属于成语。同样,还有BABA、ABAB,例如花花绿绿、清清楚楚,分析语素意义没有问题,整体意义不变,也不是成语。
二、一无是处。这个词语的意义也是可以分开的,“无是”是没有长处,而“处”是一个词。“一……处”是一个格式,类似的有“应有尽有、永无止境、一无所知”等。这类词语叫做固定短语,也不能成为成语。另外,还有许多熟语也不能成为成语,比如俗话说等等。
我们再来看三个成语的例子,和上面的两个词语做比较,来观察一下成语具有的特点。
1、一干二净。这个词语整体具有“完全、彻底”这个意义,是不可拆分理解的,这是与“无忧无虑”这类词语的不同。同时,从结构上来看,“一……净”的格式也可以变化,“干”是一个词,而“一”和“净”都属于词根,可以替换,“一干二净”可以换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但不可以换成“一丝二净”。“一丝”不完整,所以不能单用。这也与“一无所知、永无止境”这类词语不同。
2、一心一意。这个词语与“一”字有关,与“一干二净”的词根相同。但“一意”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分。“一意”就是意愿、想法的意思,所以“一心一意”就是“一心一想法”,引申为全心全意这个意思。这也与“一无所知”等词不同。
3、闭日塞听。“闭日塞听”是“闭目塞听”的错误写法。我们看这个词语,“闭日”、“塞听”都不完整,“日”、“听”都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组合在一起,形成“闭目塞听”的结构。“闭日”拆分后没有“闭”这个意思,拆分后都是虚词。“闭目塞听”是“闭目、塞听”这个短语的书面语格式,所以属于成语。
由上面的五个例子,我们总结出结论:成语必然是书面的、固定的格式,例如“一无所知”可以变换格式为“知之甚少”,所以“一无所知”不是成语。“无所”是一个词根,不能单独使用。“无所……”是一个格式,可以变换为“无所能、无所适从”。与“一无所知”相似的非成语有“千军万马、无所不在、三心二意、马到成功”,这些都不是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