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产业政策吗?
美帝的所谓「产业政策」,主要就是指 1980 年里根签署《经济复兴法案》之后的「联邦援助计划(ARRA)」。这个计划的本质是直接给企业(主要是高科技企业)补贴,以激励创新、促进就业。
在 ARRA 的刺激下,90年代互联网革命率先在美国爆发并席卷全球。但这一轮全球化下的产业转移与过去不同——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TMC)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大大加快,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获取外国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纷纷推出优惠税率和扶持政策。
中国作为当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成为外资最青睐的地区之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增加带来巨额利润,这些巨额利润又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的通货膨胀。从 2001年到 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从 99.3上升到了 103.3,上涨了 4 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成本后,我国核心 CPI 仍然处于上涨态势。
在此背景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我国采取了大幅提高关税、征收反倾销税和报复性制裁等措施。同时,国家先后启动了一系列宏观调控计划来扶持国内产业: 比如,为应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增长迅速带给中国的压力,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06年3月,国务院正式出台《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和纲要(2006~2010 年)》,确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靠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 201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电子信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以提升创新能力、构建产业体系、完善支撑体系为重点,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
除了产业振兴规划之外,政府还启动了多个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芯片、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取得成果,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我国政府还设立了多种基金,鼓励创新和企业发展。如 2009 年成立的 4000亿创投基金、 2011 年成立的 5个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 除了资金扶持之外,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根据发改委给出的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为主,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产业发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