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七厘丸有副作用吗?
本人,男43岁,骨折术后服用了5盒(每盒60粒)接骨七厘丸和3盒(每盒80粒)仙灵骨葆胶囊。服用期间并没有明显感觉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但在停药后的第2、3天出现了乏力、腿软的症状,正在怀疑是否药物导致的,所以来咨询一下有没有知道的 谢啦!
回答:作为中药制剂,接骨七厘丸是没有任何的副作用的,这一点可以放心。 其成分中含有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还有自然铜,主要的功效就是散瘀止痛,续筋接骨。因此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或者骨折,是有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服用此药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及孕妇禁用该药品。
5.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6.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用药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8.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人类进入制药时代后,中西医药都有了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福利。西药的靶向性精准,起效时间迅速,见效率高,被广泛应用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等疾病、缓解病痛。不过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且大多较为严重,肝肾毒性大,容易引起体内菌群失调。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毒副作用轻,疗程短,治愈率高。而且中医药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方面具有西药不可代替的优越性,比如中药接骨七厘片就比西药治疗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
据史书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民间就在用中草药治疗骨折了(以民间“骨伤三药”接骨木、自然铜、血竭为主)。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至清朝乾隆年间,清宫御药房根据这些古方研制出了治疗跌打损伤的中成药“宫制接骨散”,因清宫失火而一度被埋没了50余年之久,至1956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当时属热河省)清代御用内馆行宫(俗称“暖宫”)废墟中才被重新发掘。经挖掘整理,并进行系统的临床和动物试验后,1958年由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投产定名为“新制接骨散”。后来又有生产厂家在原方基础上加以现代化制剂工艺,制成了接骨七厘片。
临床研究证实,接骨七厘片能促进骨折、损伤的愈合,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度,激活凝血系统。动物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其有止血作用、止痛作用、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所以临床上不仅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筋伤骨折、瘀血阻滞等痹证,现代也发现接骨七厘片对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肝炎、乳腺小叶增生、皮肤紫斑等疾病都有独特的疗效,这些现代疾病,中医里多属于瘀血阻滞等痹证的范畴。
由于接骨七厘片中大黄、土鳖虫有泻下作用,一般情况下,脾胃虚弱、泄泻者都不宜使用。但用量在每剂3次、每次5片(1克),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对药中任一种成分过敏不宜使用,过敏体质者如必须使用,需严密观察。孕妇禁用。
由此看来,中药接骨七厘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病情轻微,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只要在医生的嘱托下使用,可发挥其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