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璐璐乒乓球怎么样?
之前我买过一套,后来送人了,那会我也不知道是啥东西做的。 就这种球,一个袋子里有30个这样的小球。 手感不错,比较滑,和真人打球应该感觉挺像的(没用过真的乒乓球,所以不敢乱说),不过打久了手也会出汗,这时候再拿水冲洗下更好。 这个可以用于基础的乒乓球教学,对于初学者很容易上手,而且价格也不贵,网上貌似现在还有卖。
缺点就是不能摔,不能大力扣杀,容易坏。 我当初买的时候店家还附赠了一个小礼物,是一个乒乓球拍(如图),不过我不喜欢这个颜色,就送给我姐姐家孩子了。 这个乒乓球拍上面有几个字“快乐运动,健康人生”,看着感觉很温馨,小孩子拿着玩挺好的。 至于球杆嘛。。。我没怎么用,平时都是用手举着玩的~( ̄▽ ̄~)~
乒乓球运动发展到本世纪下半叶,已从原来的单纯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活动,成了以赢球输球为目的的竞技运动。特别是1959年我国第一次获得世界乒乓球单打冠军之后,随着争奖牌、创纪录、提战术、竞高难的出现,原来使用“乒乓球原名”——赛璐璐制造的乒乓球,显得不够快灵、不够坚硬,不能满足发展高水平竞技运动的需要,于是,用尼龙(注塑、充气式)和维棉制作的“乒乓球”应运而生,成了乒乓球运动进入竞技运动时期的重要体育器材。
进入八十年代,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日趋频繁和规模不断扩大,100克、40毫米的“乒乓球原名”——赛璐璐制造的乒乓球,远远超过国际乒联在1950年正式确立国际比赛制度时所规定的每年150盒的消耗量。特别是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在韩国汉城举办时,“乒乓球原名”——赛璐璐制造的乒乓球更是大幅度地激增到200多盒和重量超过4500克,使国际乒联在考虑使用安全方面感到不安和担心。
因此,国际乒联从汉城奥运会之后,开始计划以“新乒乓球”取代“乒乓球原名”——赛璐璐制造的乒乓球作为国际比赛用球。经过长达10年的研制、试验和反复鉴定,国际乒联决定用40毫米、重量2.7克的小球代替原来使用的大球,并正式将“新乒乓球”命名为乒乓球。国际乒联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各级乒乓球比赛中正式使用新乒乓球。
乒乓球运动进入新世纪,球的旋转、速度、弧线、落点都接近了极限而影响了攻防的平衡,使人们在观赏性上感到乏味。于是,“小球”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又被“大球”取代。大球直径40毫米,重量2.8克,是1900年以前生产的,其质量和性能十分接近人们称为“乒乓球原名”——赛璐璐制造的乒乓球。为了保证大球和小球的统一性,国际乒联经过在瑞典、美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的考察,选择了德国“蝴蝶”公司生产的大球、泰国“红双喜”公司生产的小球。
从“乒乓球原名”——赛璐璐制造的乒乓球到“新乒乓球”命名的“小球”和“大球”的演变过程中,新乒乓球的原材料、制造工艺、质量标准、性能特点有着不断的改进、创新和接近。特别是19世纪80年代中期,“新乒乓球”在原材料(从聚苯乙烯、苯乙烯到阿克戎)经过多次试验,用阿克戎所制成乒乓球的弹性和旋转性能稳定,十分接近“乒乓球原名”——赛璐璐制造的乒乓球。如“蝴蝶”牌大球和“红双喜”牌小球,已得到了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认同和一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