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字的五行属性?
汉字的五行,在东汉郑玄著《周易·系辞》中已有记载 “圣人之作易也,幽赞天地之德,而观其象焉……” 这里的五行为: “刚柔者,阴阳之象……乾、坤者,其卦之象。” 把易经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的阴阳变化写成两行字,就形成了八卦,再把阴阳变化的八个图形用三行文字画成三角形,就成了八卦,也叫经卦。
为了便于记忆,古人将先天八卦配上了八个干支名称(子寅辰午申戌)。后天八卦每卦都配有一地支名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是固定的,且六十四卦也是固定不变,因此无论八卦还是六十四卦,只要知道了阴阳搭配的关系,就可以立即判断出对应的五行,因为阴阳代表了五行中的两种元素,而组合则代表五行的生克关系。 这种通过阴阳搭配来定五行的办法,在汉代的易学著作中多有记载。
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谈到“易”字的五行时就说: “曰阳曰阴者,易之名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者也。” 又如三国时期吴国赵晔著《吴越春秋》: “勾践问于范蠡曰:吾欲伐吴,何以知之?蠡曰:臣闻天道无极,五行轮回。” 这里的五行都是依据阴阳搭配得出的结论。
随着历史变迁,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增加了,用于记录时间的符号也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了十干、十二支以及八卦之类的东西。 但古人的哲学思维是没变的,当出现了新事物的时候,古人总是将其纳入到原来的体系之中,于是五行与十干、十二支还有了新的联系。
到了宋代,儒家学者朱熹为了完善四书五经的注解,编写了《周易本义》一书,他在注解《彖传》时表示: “盖此阴阳五行,非惟此经之纲领,实万物之根本。” 也就是说把阴阳和五行合在一起,成了万物运动的法则。
清代儒学大师李塨在为《周易本义》作的序中说: “阴阳五行者,生生之机也;乾坤卦气者,长化之源也。” 这里把阴阳与五行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在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现在很多介绍汉字的书籍都说,汉字的五行是根据古代的五行学说来的,其实说法并不准确。汉字最初的五行应该是以土为中心,其他的四行围绕它旋转。 因为土是中央属土的,而金木水火既可以在左侧也可以在右侧,既可以在上也可以在下。所以从周秦到魏晋南北朝这一段时间,文人们虽然也会用到五行相生的道理来给汉字排序,但更多的是按五行的相克关系来给汉字排行的。
这种情况一直到唐代都没有改变,唐武后时期著名易学家李淳风著《李淳风八宅明镜》仍然认为: “木形见金则损,火形见水则灭,土形见木则焚,金形见火则焚,水形见土则淤。” 从五行相生角度来看,这话似乎没错,但从五行相克的观点来看则是大错特错。
到了宋代开始,人们逐渐改变了五行相克的看法,转而使用五行相生的原则来指导生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汉字五行也就逐渐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