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二甲苯几个月?
二甲苯对人体的致癌性已被广泛认可,但其具体致癌机制至今未明。 动物实验表明[4],高浓度的二甲苯(100%)可致大鼠肝脏癌变,低浓度二甲苯(25~50%)却能增加大鼠食管癌和肝癌的发生率;二甲苯还可增加乳腺癌、肺癌等的发生风险。 而人体实验也有少量报告对此进行佐证——接触较高浓度或长时间接触的二甲苯有可能引起癌症,但缺乏明确的致癌证据[7-9]。 另有研究指出,即使工作环境中二甲苯的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数倍甚至数十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健康影响,包括致癌性[10]。 这是因为职业暴露与日常生活遇到的二甲苯含量不同,其剂量和浓度时间难以预测和控制,而个体的差异性也是存在的——有的人可能耐受性强,长期暴露在高度危险的化学环境中不产生任何症状,但是敏感者可能一接触到二甲苯就出现全身不适反应。
目前的研究多关注于二甲苯的致癌性和毒性作用,而对于二甲苯在致癌过程中起效的信号通路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细胞色素P450酶系可能会参与该过程——细胞色素P450能够调节肿瘤发生的基因表达,并通过介导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最终诱发癌症。 最近的研究还提示[1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可能是二甲苯致甲状腺癌的另一个靶点。 在细胞模型中,高浓度的二甲苯可通过激活核因子kB(NF-κB)途径使eNOS过度表达,进而引起细胞内NO水平升高。而过量的NO可以激活cGMP/PKG信号通路,继而启动下游靶分子,比如蛋白激酶C(PKC)和鸟苷酸环化酶(GC),最后导致细胞内部钙信号增强、细胞骨架重组、基因转录调控等一系列复杂的变化,由此激发细胞的恶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