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字属五行的什么?
《说文解字》解释“纪”字曰:“丝也,从系季声。”说明古代“纪”字的意思是指像丝绸一样软和顺滑的一种束发之物。 “纪”字的金文字形,上面是“丝”的象形,下面是“示”(即“祭祀”的“祭”)。 古人用一种类似绸缎的柔软物料做头发装束,以示虔诚恭敬地服侍神明先祖;这种布料还用来做旗帜,因为又轻又软,所以随风飘动的时候特别美观。
这样的服饰、旗帜用品的材质自然是属于“木”一类的,因此“纪”字五行之中属木。 后来,“纪”字表示的含义逐渐抽象化。比如表示时间,表示记号等等。但是,用丝绸做头发装饰这一形象却遗留了下来。直到现如今,我们还在使用“纪”“绩”“缔”“缔’”等字表达这一含义——用丝绸编结东西。 古人造字是多么得生动有趣!这些字形生动地展现了我们的先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并且,每一笔画都不是随意构造的,它体现了汉字的规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感的追求。
纪姓共有16个复姓:纪劳、纪曼、纪师、纪子、纪侯、纪公、纪孙、纪胡、纪安、纪信、纪昌、纪信、纪阳、纪山、纪德、纪武(另外、古代有姬姓分出纪氏、周幽王为姬姓、有姬纪复姓。)纪氏的得姓始祖,一般看法都公认是周代的庆父。按《元和姓纂》和《广韵》所载,周靖王(或作幽王)弟叔虞之后,本封唐,后子燮父更封晋。至文侯之孙穆侯广,又封其次子于郦(郦在陕西麟游县西),郦子涉,生献,献生捷,捷生信;信食采于纪(在山西介休县东),因以纪为姓。周惠王二十年(公元前657年),穆侯十四传至嘉公,晋人废嘉公而立出公子奚齐,这时晋国权臣荀息为了维持晋国统治,征讨纪侯。纪侯出逃奔狄,奚齐被杀,他的侄子驩(又作欢,即悼公)继晋位后,仍讨纪侯于狄,纪侯再次奔齐国。
纪侯奔齐之后,其子国奔鲁,以祖字为氏,为鲁国卿士,死后谥“穆”,世称纪穆子,纪穆子的后裔因纪穆子而将国迁纪,后在纪这个地方长期居住,于是便以纪为姓,世代相传。后来,荀息又发兵攻齐,被齐桓公战败。从此,纪氏便在齐国安家落户,繁衍下来,成为望族。
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兼弱,并争强。周惠王二十年(公元前664年),齐襄公借口卫国从鲁国借出大路以嫁女儿,而不请于齐,就攻打卫国。继而又犯纪国,纪国起兵拒战,齐兵大败而还。襄公深感耻辱,又兴兵攻纪国。纪侯之妻是襄公的姐姐,派人求和不成,就向雍廪问计,雍廪知道齐襄公生性淫荡残忍,就出计让纪侯之妻为齐襄公织一件衣衫,送给襄公说“服此可以得诸侯”,襄公十分高兴,收下衣衫。雍廪劝说纪侯趁机去齐商谈两国和平之事,还说即使他不听我的话,也难逃被拘禁的命运。纪侯信以为真亲自去到了齐国。襄公知道以后大怒,将纪侯杀了,纪侯太子以兵攻雍廪,雍廪也逃奔齐国,被齐襄公杀害。
纪太子又逃至鲁国,齐兵伐鲁,夺取其酅邑(在齐国昌乐县西)。到夷仲年继齐侯位时,又攻取纪国国都,分其地为四县,分给国人掌管,分设官员并安置齐民。纪国在齐的土地全部被并入齐国,原纪国的遗民,因不能在原地居住,就纷纷迁移他方,主要分别迁往鲁、卫二国,其中大部分迁居鲁国,纪太子以酅归鲁,受邑于纪,鲁将其所领酅邑封给纪太子,做为采邑。纪太子死后,其子孙就以祖谥“穆”字为氏,称纪穆氏,因久居于纪,久而久之,世统纪字,去“穆”而单姓纪,于是纪穆氏变成了纪氏。
纪穆子生子称为“纪季”,周惠王四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鲁文公十二年,纪季以酅(纪也)入于齐,至此,纪穆氏也迁齐国。纪季是纪候之妾所生,后来,他在鲁又生有五个儿子,分别是:纪突、纪豹、纪叔、纪楚、纪鸣,他们居住在鲁国,其子孙也都以祖字“纪”为氏,从此,世代相传。
纪氏迁往卫国的,主要以“子”字为氏,如子叔纪少梁。
后来,纪穆子的后代中有许多显贵,如纪石、纪郢、纪仍、纪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