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六九什么生肖?
这个题目有些意思,我写一写我的想法。 先看题中所说的“169”是什么——169是指169年甲子周期。 上古时代以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每个周期的开头都是冬至,而每一个周期又被分为上、下两个时段,每段各十年。这样,冬至所在的农历月份和干支便具有了明确的含义:每个月的月初到月中叫“初候”,月尾到月底为“杪(音同“渺”)冬”;每月的第一个天干(如甲寅)是“初候”,最后一个天干(如丁亥)为“杪冬”。
这种纪年方法延续至今,在民间仍然使用,但已被公认是不科学的。现代科学采用公历年代表方法,将每年公历的12月31日定为年末,1月1日为新年伊始。这样的年份表示法显然与上古的“六九”无关。 但是!但是!虽然现代的年份计算方法与“六九”毫无关系,但这仅仅指“某一年”来说明这一年的天气变化情况而言。如果将时间跨度放长,把几年甚至几十年联系起来看,这种情况就有变化了——“六九”所表述的气候规律就显现出来了。
什么是“六九”——简单地说,就是六九岁年龄组的人出生时的年份数加起来等于69。 这是一种平均数的规律,体现的是整体情况下的数理特征。如果把不同年份出生的同龄人分别按性别统计出来,再把每一性别的统计数据用年龄划开,你就会发现,同一年龄段的人,其出生时的年份具有相同的“六九”特征。 拿现在的青少年说,80后、90后的青春期是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他们出生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各个年份的都有,加起来正好69。
从20世纪初到上世纪中叶,这段时期正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严酷寒冬期,所谓的“三年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等等让中国人记忆深刻的岁月刚好落在这一年龄段。所以,这个年龄的人对饥饿寒冷最为记忆深刻,在这一点上具有天然的共同的认知基础,容易形成社会共识。 而70后又比69多了一个“9”,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冬天再冷也没有饿肚子,因此对严寒的感概没有69那么强烈。到了80后,更是彻底融入一个物质丰盛的时代,已经不记得寒冷的味道了。
由此可以看出,“六九”这个看似无用的数字其实含有深刻的自然和人文意义,它所揭示的和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