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有哪些禁忌?

权赢隆权赢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点主观看法。 首先,要分清“规矩”和“贬义词”。很多答案都说了一堆东西,但很多其实是“规矩”,比如“爱玩儿”、“事儿逼”等等,这些词语本身毫无褒贬色彩,仅仅描述了一个事实。而有一些词确实具有贬义色彩,但使用范围非常宽泛,在北京话里并不属于禁忌词汇(我姑且把“禁”限定为禁止出现在官方正式文本中),例如“傻X”、“畜生”等,这些词骂人的力度甚至没有普通话强烈,而且也并无地域特点。这些都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

所以,本文只讨论那些属于地道北京腔的禁用词——即只有北京人自己知道,外的地方的人知道反而显得土的词。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来就比较“文雅”的词儿,本来就用得极少,只是在老北京人中保留一些;另一种就是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但这些词儿因为太“俗”,不适合出现在官方书面语和中高档口语中。

本人出生于京郊农村,现在生活在海淀,身边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同事和朋友,因而对北京话的观察有着比较丰富的样本量。在统计这些字词时,我故意忽略了网上常见的“您吃了吗”“找茬儿”“磕了碰了”“麻溜儿”“收拾”“伺候”以及“哥们儿”“爷们儿”“姑娘”“姐们儿”等等,因为这些词语并没有严格的地域特征,哪怕是在其他方言区也会听到。

为了便于区分,我把上述两类词汇分别用A类和B类表示,并用加粗字体标示。 A类 这一类词汇共有12个,具体词条如下: 这12个字基本都是运用频率较低的词儿,除了最后一个“啦”字,其他每一个字都可以打出一个解释。

以“憋”字为例,可以打出这样的解释——“憋biao(第二声),心里难受。” “啦”是一个语气助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类似英语的“啦”。例句:“他来啦!”——“他真是来啦?”——“好啦好啦,我知道啦!”——“这件事儿还没完结呢,还得再跟领导汇报啦!”…… 这里需要专门讨论的是“贱”字,因为这个词的贬义程度较高,容易给人错以为属于C类的印象。但是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贱”这个词其实非常独特。

从我的经验来看,“贱”多用于自嘲,而且多是年轻人使用。举例:

1. 我这人特贱,让我干的事情我总是乐呵呵地去做。

2. 他这个人挺不错的,就是有点贱。

3. 这碗面实在是太好吃了,我贱着脸皮也要把它们全都吃完。

4. 你别那么贱,我跟你说真的呢!

5. 那个演员太贱了,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他是反派角色。

6. 那部片子特别好看,看完以后我就贱着呢,整个晚上都开心地笑个不停。 所以我认为,“贱”这个字其实是一个语义强度介于A类和B类之间的词汇,如果用于非贬义场合,说话者和听话者都能接受的话,“贱”完全可以纳入到A类之中。

至于为什么要把“贱”单独拿出来讲,是因为我想到了《儒林外史》中“严监生”那一节,“监生”是明朝国子生的俗称,类似于现在的“大学生”。“监生”这个词儿的读音在今天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南方不少地区读作 jiān shēng(第一声),而不少北方人在读这个字的时候竟然也是按照jiānsheng(第一声)的谐音来读。因此很多非北京人听到北京人口中喷出“jian sheng”,都误以为是在骂他们呢,实际上真的不是这么回事儿啊…… B类 这一类词儿总共8个,具体词条如下:

这几个词儿虽然常见,但是用法非常随意,可以互换,区别主要在于语义强弱不同:“玩”最弱,“玩儿”次之,而“玩耍”最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