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农历黄道吉日吗?

滕纳希滕纳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道”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根据日月运行规律制定的,将周天分为十二等份,每等份三十度,划分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其中每个时值半小时,这样的一天就等于24个“时辰”。古人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制定了这套计时体系,称为“天文计时法”或“干支计时法”。

随着地球公转,太阳在星空中位置不断变化,太阳由某地支开始,按顺序走完十二个地支,为一循环,完成一次“黄道”的轮回。这种以日为单位的“黄道”轮回被称为“岁实”,每一年都从“黄道”出发,回到“黄道”,正如《淮南子·天文训》所言: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反。” 由于月亮绕行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公历的29.530588天,比太阳多走十一分之十七圈,因此月亮在星空中由某一星座开始,每绕行十二次,就会由某一天象转变为其它天象,也就是说月亮完成一次“黄道”的轮回需要十五天左右。而在此期间,太阳也已经由某一个“黄道”起点,走过整个黄道面,重新恢复至原来的“黄道”起点处。当月亮完成“黄道”一轮回的时候,太阳也恰好完成一个“岁实”。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日月经天,星河转地” 的含义所在。

古人发现,每当新旧月份交替之时(即农历月末及月初),日月常会处于同一方位,此时日月同辉的现象非常壮观,所以古人把这种每月末初发生的天象称作“晦朔”,以此代表一个月的最后与起始。同时他们也发现,每个月都有“晦朔”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总是发生在月圆之时,于是古人得出了 “一月之内,日月同行五次,每次七日” 的结论。这个“五日七行之月”就是今天我们所用的农历,也称“夏历”。 古人不仅发现了“闰月”的存在并且能够对其进行计算,还发明了“置闰”的方法,即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为地增加一个月的设置,从而使农历与月相吻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