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单车是什么生肖?
“地上单车”其实是个谐音双关语,它的正确答案是“寅虎” 单从字面意思解释的话,这个谜语就不成立,因为地上没有车子(指机械交通工具),而古代也没有所谓的自行车和电动车。这里的“车”应该是指“四轮车”,也就是马车、牛车等交通工具。 但是,古代的“地”其实与我们的现代汉语的“地”含义并不一样。它主要指的是“土地神”,而现代汉语中的“地”才指的是我们脚下的泥土。这里用“地”字指的是“土地神”而不是“地面”。
古代的祭祀系统里,分为“郊祭”和“社祭”两种。其中“社祭”又分“社稷”和“五祀”。“社稷”的“社”就是土地神的庙子,“稷”是祭祀五谷之神的地方。而“五祀”里的“五”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数字“五”,而是“五种”的意思。这“五种”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灵,包括“门神”、“户神”、“井神”、“厕神”、“堂庙神”(就是房子里面的空间也划分了神域)。
这里面除了最后一个“堂庙神”以外,其余的神灵都是人们生活的日常用品演化而来的。比如“门”演化为“门神”;“户”演化为“户神”;“井”演化为“井神”;“便盆”,古代叫“厕”或“溷”,所以“厕所”就成了“厕神”。这些祭祀对象都是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而“社稷”里的“社”指的是祭祀土神的场所,“稷”则是祭祀谷神的场所。“社稷”与人们生活关系不大,但是与农业有关,属于国家大事。需要定期举行祭祀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周礼》就规定了每季祭祀社神和谷神的时间。“仲春祭社于方丘上,其制:方坛三成,每成一广一尺二寸,高三尺六寸。四隅置角黍、稷米焉。祭之日,王着衮冕,执玉帛,率诸侯亲拜。”“孟秋祀稷于南亩,其制:方为丘,高七寸,广三寸。四隅置酒浆,北墉设席。祭之日,王服朝服,群臣介胄。王执爵,三献之。” 到了明代,朱载堉根据乐律理论,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用数学的方法解释了音调的规律。
而清代《御制历算全书》则用很专业的数学方法证明了“十二平均律”的正确性。 于是,在西方音乐传入中国之后,人们按照乐理知识,按照“十二平均律”计算乐器之间的距离,发现管乐器的管口之间距离应该是八度,弦乐器的琴弦之间的距离也是八度。也就是说,如果按平均律计算,一只手指距离下一根手指应该是八度。而我们生活中的一只手指距离另一只手指并不是八度,而是在五度左右。
于是,人们发现了生活中常常提到的“八度生音”和“五度生音”。 这里的“度”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汉语中“度”的本义——长度单位。在古代汉语中“度”就是这么用的。例如“度长絜大”(量长短)、“度日如年”(计时间)等等。而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把“度”用于计量角度的单位称为“度”,把计量时间的单位叫作“钟点”或者“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