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用神怎么算?
“五行”,原指金、木、水、火、土五类元素或物质,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生克制化关系,由此形成了一整套丰富的阴阳五行学说。 后来这套理论被用于中医上,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临床用药。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靠气血津液在经脉中运行,而它们各自又离不开五脏之气的推动和滋助。其中,气是运行在经络中的流动介质,血则是循行于脉管里的液体,两者可相互影响;而津液的运行则依靠阳气的蒸腾布散作用。 中医还认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组成人体各个组成部分,这些部分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都是相互影响的。在治病时就必须根据患者整体状况及病变部位的性质,采取“标本兼治”“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等方法,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从而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达到治病的目的。
阴阳五行学说的内涵丰富,运用范围广泛,已被广泛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指导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开发中药资源、研制新药,以及预防与治疗疾病等方面。 然而,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医学实践的不断发展逐步完善起来的。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人们使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来观察和研究自然界和生命现象,发现了传统中医学中许多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的内容。中医界有人提出“阴阳五行不复为医家宝典”的观点,即认为阴阳五行这一古代哲学的范畴已经不能作为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了。
然而,中医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并且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世界的瞩目。即使面对西方医学的挑战,中医也始终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这正是因为中医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防治疾病的手段。我们不仅不需要摒弃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而且还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扬它所蕴含的科学内容,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