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号的天气几点明?

广承宇广承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秋分,在公历9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180°,直射点位于南纬23.5°,此时世界各地昼短夜长,太阳高度角渐小,白天逐渐缩短,夜晚逐渐延长。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每一时段所受阳光照射时间长短不是平均的。

例如,6月下旬夏至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白昼最长;而到了9月23、24日的秋分时节,全国各地的白昼长度都接近一天中的最短值——仅比冬至时多1个小时左右。 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秋分这一天白日短到可记作“约XX小时”;而在赤道及以南地区,秋分这一天则有近乎24小时的日夜平分;在北极圈以北,昼夜开始颠倒。

虽然从全球范围来看,春分和秋分都是昼夜平分的日子,但从区域上看,情况就要复杂得多。在赤道及以南地区,春分和秋分都可以认为是昼夜平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和南极环流圈以南地区,情况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夏天看到的“立竿无影”现象,有太阳直射的时候,就有白昼,就不会出现昼夜平分的情况(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只有在每年的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这四天才有太阳直射)。

在以上区域,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等地,秋分往往被称为“晚春”“秋末”等。 而像浙江江苏一带,因为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可能还会出现“寒露不算冷”的现象,即农历十月中还有“白露”,此时气温可能反而还低于“秋分”期间。这也跟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变化有关——每当太阳由北及南移动,北方冷空气就会南下影响南方,带来降温降雨天气,使江南进入阴雨绵绵的秋季模式。

麦采杉麦采杉优质答主

一般从卫星资料上,太阳刚刚完全从地平线上升起,整个日照面都照到大气上,就可以为有光了。地面气象观测上考虑实际观测需要以及各纬度地区春、秋分日太阳高度角的差异等,规定了日出、日落时间。一般认为从日出到日落期间为白天,日落到日出期间为夜晚。

在气象上,一夜的起止时间,不是从夜里一点到下一天早晨一点,而是指从夜里八点到下一天夜里八点。这样规定的目的,也是为了便于对比。比如,明天夜里和后天白天都是晴到多云,气象部门就可以说,明天白天到后天都是晴到多云。如果在第二天早晨或上午出太阳的话,如果以一点到下一天一点为一夜的话,那么就不能笼统地说“明天白天到后天都是晴到多云”,而只能这样说了:“今天夜里到明天上午是雨天,明天下午到后天是晴天”。这样,对比性就差了。

另外,人们普遍把夜里到早晨,也就是新的一天的前8小时,称为夜班时间。这样以夜里8点起止,也可以使夜班气象台的同志少做些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