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什么天气?

禄依依禄依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36年9月7日是农历八月初六,那天的天气记录在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的《北平晨报》里,全文如下:“九月七日,星期一下午二时五十五分起大雨至夜间止,平均每小时降水量为5.9毫米;九时三十分,北京南郊丰台站气温为二十七摄氏度,比前一天低十度,为立秋后最低温。” 通过查阅1936年至1948年的《华北气象资料汇编》得知,1936年9月7日全天降雨,共27站出现暴雨(50毫米以上),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宛平(47.7毫米)和良乡(46.3毫米)。

从全国范围来看,1936年9月7日的强降雨带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华东、华西及云贵高原等地。 其中,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出现大到暴雨,个别站点出现100~200毫米的大暴雨;山东大部、江苏中北部及四川盆地西部出现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1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湖北西北部及陕西北部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该日由于太阳直射点即将进入北半球夏季,且北京处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边缘地带,故出现了罕见的低温现象——白天最高气温只有27℃,比前几天明显偏低。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当时天气状况,我们再来看看几幅老北京的雨景照片。 摄影:张印泉(1875-1939),字永泉,河北霸县人。张印泉是著名的摄影家、古文物鉴赏家和书画鉴定家。他拍摄的许多影像,都成为了研究那个时代的珍贵历史资料。

第一幅图片摄于1936年9月7日上午,此时正是大雨将至的前两个小时,一位市民正在街头修理自行车。 摄影:朱宪璋,字旭初,号雪斋,广东梅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早稻田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师,天津军区和北京军区摄影组组长等职。他的作品多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后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努力建设新中国的蓬勃景象。

第二幅图片也来自上午的雨前时刻,一位穿着短服、背着孩子的母亲正走在风雨欲来的大街上。 摄影:王炳南(1910-1988),字振南,祖籍山西闻喜,生于北京。王炳南从小喜好摄影,他拍摄的很多作品都获得了国内外摄影界的好评。1952年起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第三幅图片拍摄于1956年的夏天,一位妈妈领着两个孩子,在大雨中匆匆前行。 这几幅老照片,生动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城风雨来袭时的别样场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