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设备企业有哪些?
目前,全球范围内从事储能设备研发与生产的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窄,尚未出现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储能产业链整体提供商。 据新思界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储能设备的生产企业约为350家,其中,生产储能电池的企业约70家;而在2020年,这一数字分别上升至400家和100家左右。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美国Energy Storage Systems公司市占率达15%,位列第一;加拿大Flow batteries公司紧随其后,市场份额达11.3%。而在中国市场,海基新能源以182MWh的出货量占据榜首位置,市占率为23%;宁德时代则以120MWh的出货量排名第二,市占率为15%。
还有多家中国企业入围了全球前十,分别是亿纬锂能(600111)(53MWh)、派能科技(688063)(52MWh)、鹏辉能源(300438)(51MWh)、国轩高科(002074)(38MWh)和比亚迪(002594)(33MWh)。
全球储能PCS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不高,国外参与者主要有Powin Energy、Ember Tec、Schneider、BYD、Kokam、华为等。根据IHS数据,2018年全球储能PCS市场CR5约为58%。国内储能PCS品牌竞争力日益凸显,2018年前五大储能PCS供应商中仅艾思克一家为国外品牌,其余四家均为国内厂商。2018年国内储能PCS市场集中度较高,CR5约为74%。
储能电池供应商主要为锂离子电池厂商、铅蓄电池厂商、液流电池厂商和钠离子电池厂商,锂电池储能的市场渗透率正不断提升。铅蓄电池厂商包括 Hawker Energy、海兴电力,钠离子电池厂商有日本NGK、松下、三井等,液流电池厂商包括加拿大VRB、日本住友等,锂离子电池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桑海等。
储能系统集成商可分为全集成商和部分集成商,国内外储能系统集成商众多,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市场份额分散。全集成商可提供软硬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通常为各类型储能技术的研发机构或制造企业,包括 ABB、BYD、Tesla、西门子、南瑞继保、南都电源等。部分集成商聚焦于储能辅助服务、特定场景服务、调频辅助等某一细分领域,包括Fluence、KOKAM、EnStorage、阳光三星、猛狮科技等。
全球储能在政策推动下技术革新持续进行,目前海外储能产业发展更为成熟。海外户储发展领先,全球90%的光储系统分布在欧洲地区。国内储能在盈利模式不明朗、成本较高等因素限制下发展速度趋缓,但随着“双碳”战略持续推动,辅助服务市场、电价机制逐步完善,将刺激储能需求持续增长。我们认为拥有技术优势+市场拓展的储能企业在未来较有可能获得核心竞争力,建议关注逆变器储能业务厂商锦浪科技、固德威、阳光电源、德业股份,储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光储充一体化厂商科士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