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五行是什么?
火的元素符号是 ,英文名为Fire Element(或F.E.),通常用FE表示。 火是物质燃烧产生的光热现象,代表色彩为红色、鲜艳;元素的性质跟太阳有关,有温暖、升腾等含义;在天文上,火指恒星的光度大于太阳的星等。 古人把世界划分成五部分——金木水火土,每个部分再各细分作五个,总共二十五种元素。它们彼此之间既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其中,火属于元素中的四象之一,与地球的关系最为密切。
《白虎通》中说:“火者,阳之主也。”火象征阳气,具有炎热、发光发热的特性。中国汉代的哲学术语中,火相当于西方哲学的“热”(Heat)范畴。它有两个主要特性:炎上和烈。 炎上是说火具有温热、升腾的性质。如《礼记·月令》中有关于春季生发之气有“其民仁而善,德本流行”——是说春天万物生长,温度适宜,不冷不热,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
烈是指火具有毁灭性的力量。这种特性来自它强大的能量,可以气化万物,也可以摧毁一切。因此才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和“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勤奋地学习和工作。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五行学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着。人的五脏和五色、五味等与五行相类比而构成五个系统,每 个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火的字面义很容易理解,一般指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及其所产生的热能。火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在中医理论中,凡人体的温热之气、上升的运动或功能亢进的现象,都与火有关。
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方面。它也是中医的一种思维方法,即用木、火、土、金、水及其相互关系来认识世界,《尚书·洪范》中记载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认为宇宙万物均可按“五行”的属性分为五种,在此属性下,它们又存在着生成、制约的关系。
“五行”思想产生于殷周之际。春秋战国时期,五行思想在各地均有所发展和变易,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五行思想,产生了“五行”哲学思想。如管子五行说、邹衍五德终始说等。至秦汉,才渐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