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在金融阶段吗?

蒯杉雅蒯杉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金融阶段这个提法不太准确,应该是指以金融为主要产业(行业)的阶段,这样的阶段有高低之分。 目前国内讨论的热点是中国的金融业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世界一流水平了。从题主的问题看,似乎认为还没有到这个阶段。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我国金融业的利润率和竞争力问题。

先说结论:1、我国的金融业仍然处于中低水平的金融行业,平均利润率低;2、国内的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但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还较强些。 第一,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金融发达程度的最重要指标就是该国的金融业占GDP比重,另外几个重要的指标还包括金融资产比重(银行+保险),以及金融相关就业率等。 根据2015年WTO的数据,中国银行业占GDP比例达到了9.9%,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当然,这个数据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毕竟我们国家银行体系还是以商业银行为主,而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贷款与投资,这存在严重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下行时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而且国外很多国家的银行业占GDP的比例也要明显高于我们,但这些国家并没有我们的信贷配给瓶颈,所以不能说他们的银行业是很发达的。

第二,金融行业的利润率,这个好理解,就是行业的盈利情况。 但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其中隐形成本包括社会成本和企业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我们通常说的成本指的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耗费的物质资料和现金支出,即企业的显性成本。然而对于企业来说,除了直接成本外,还有隐形成本,也就是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外部成本。这些成本往往很难计算,但在理论上却是存在的。 按照这样的成本概念,我们来计算一下我国的金融行业究竟付出了多少社会成本。 对于银行来说,在放贷的过程中,实际上它要付出两个成本,一个是资金成本(借入资金的成本)另一个是风险成本(由于不良贷款而发生的损失)。 显然,贷款放出去之后,如果客户没有归还本金利息,那么银行的资金成本就发生了,这部分成本作为社会的生产成本是要由全社会来承担的。而如果客户无法还款,银行坏账损失,这也就导致了社会成本的上升。 但是这样的计算方法并没有把社会成本全部计算在内,因为银行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组织,它在放贷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有选商的,那些资信良好的用户,银行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损失,也就是说这类客户的收益被资本化到了银行的存款利率之中,而实际上的社会成本只发生在少数的次级客户身上。

同样,证券公司的交易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好的交易者能获取超额收益,而差的交易者只能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甚至出现亏损。那些在牛市顶峰买入并在熊市初期卖出的人不仅将自己获得的收益归于自己,也将失败归给了整个社会。 所以,如果一定要计算出金融行业带给社会的真实成本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现实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对于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的盈利率还是相当高的。

第三,金融相关的就业率 这个问题很好算,直接就业的人员加上因为金融机构存在而导致的相关联的其他行业就业者的总和就是金融相关就业率。 这个数字越大就意味着金融对其它行业的带动作用越强,一般来讲,金融相关的就业率越高代表这个国家金融越发达。 我国目前直接从事金融业的人数相对较少,但间接从业人员相当多,总的来说我国的金融相关就业率是很高的。这也是金融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最大的不同之处。

师慧洁师慧洁优质答主

我国还处于金融化阶段。但随着金融市场发展不均衡和“高杠杆”问题的逐渐突出,中国金融化在2014年前后发生转变。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脱实向虚”不同,中国经济金融“脱实向虚”表现为实体经济“脱虚拟实”。实体经济一方面从金融机构获得的直接金融支持不足,企业不得不提高杠杆率,资金被投入到各类高风险金融资产中;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又通过各类通道或创新将资金重新投入金融体系内部。

其次,金融化从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价值,转变为通过高杠杆、泡沫化创造虚假繁荣。

再次,金融改革尚未完成,其本身成为实体经济的负担。2014年以来,中国企业杠杆率加速攀升,挤出了民间投资、创新和发展活力,拖累实体经济,也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灰犀牛”。

最后,金融“脱实向虚”恶化收入分配,降低消费,拖累经济增长。金融“脱实向虚”和高杠杆使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制约消费需求增长,拖累整体经济发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