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校园足球推广?
中国足球在亚洲属于四流水平,但在一些地区却成了“一流”运动。最近,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体育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逐步消除体育课“零起点”教学的现象;同时,要鼓励学校每天开设一节足球课等。 然而,现实却是不少中小学生一上体育课就“逃课”“逃锻炼”。有受访的学生表示,踢球既耽误学习又受欺负,而且也没有人会教。对此,许多网友认为,只有让踢球的比不踢的分数高、地位高才会有人去参与,否则只能是“自嗨式”的“独角戏”。
其实,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校园足球推广活动。不过,由于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赛事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这一运动的开展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那么,怎样才能让校园足球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呢? 首先,应加大对基层校园足球教练员的培训力度,培养更多懂足球、爱足球的一线教练员队伍;其次,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以此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最后,加强校园足球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关注校园足球发展进程.
1958年6月5日,时任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博士在中国总理周恩来接见时说:“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喜欢足球这种运动,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在绿茵场上奔跑,享受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激情!我会为此而努力的!”这是阿维兰热对中国足球的期待与承诺。从那时起,中国足球就开始走上了一条自我革新的道路:改革体制、组建联赛、引进外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却始终无法摆脱“亚洲三流”的尴尬位置。 如今,时间已过去了整整60年,中国足球仍难以进入世界舞台中心。但阿维兰热对中国足球的承诺却始终未曾改变过——“我要为它奋斗终身!” 20世纪70年代是“文革”后期,全国青少年普遍爱好体育运动。当时北京有好几支业余足球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红旗队”了。它的队员都是来自不同单位、年龄相差较大的青年人组成,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足球。因此,人们称这支队伍为"少年军"或"青年军".这使很多热爱足球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这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