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队名这么没文化?
CBA球队改名这事儿,要从 1995年说起(更正:1996年开始)。 当时中国体育改革开始,职业体育的概念逐步被提上日程,作为“国字一号”的篮球项目自然要做改变,于是体委提出了“体广联”方案——也就是把原来归属国家体育总局的各运动项目协会分开,成立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管理机构。
这样一来,中国篮协就从体育总局下分了出去,但作为一个行业管理行业协会,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企业赞助和会员单位缴费,并不属于财政拨款。因此为了引入市场竞争,在“体广联”的方案里就包括了球员转会和俱乐部冠名权交易这两个商业化元素。 至于CBA的队名嘛...确实不够高大上。 当初建立职业联赛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摆脱体制束缚,让市场力量来调节资源分配。既然现在要放开竞争了,那么CBA的名字就要符合这个思路,得是一个商量的名字。于是在北京成立了中奥体育,在北京、上海各支球队打完了第一个赛季后,2003年又迁至杭州。中奥体育经营CBA的同时,也参与过WCBA的运营,还投资组建过NBL(后来并入CUBA)的队伍。
但到了2006年,因为运营方面的问题,中奥体育与篮协分家。随后在杭州重组改制为浙江万马,并搬迁至衢州继续运作。 而之前中奥体育加盟CBA时引进的外援,则成为了日后CBA联盟的香饽饽——因为NBA进入中国市场,必须遵守外国运动员就业限制条款,而CBA作为国内最高级别联赛,其签约外援时可以不用考虑美国的就业政策(尽管那时CBA的水平远赶不上美国职业联赛,但对外援的限制却不多)。于是越来越多实力强劲的外教来到CBA,并逐渐养成了外教练课、外教执教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