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什么不释什么?
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建造了一座寺庙,著名画家张僧繇为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解释说:“点睛即飞去。”有人说他吹牛,他就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了眼睛。顷刻间电闪雷鸣,那两条龙乘云上天,腾空而去。没点眼睛的那两条龙,仿佛在地上蠕动。
【出处】画家张僧繇于此寺,壁作一龙不点睛,每云‘点睛即飞去’……观者咸呼点之。僧繇因点其一,须臾电掣雷鸣,龙头破壁上,而风雨随之;未点睛者,见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绘画、说话或写文章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锦上添花、破题之举
【反义词】画蛇添足
【成语示列】李贤臣被韩长老用禅机点中,便如画龙点睛,神光四射,自觉今是昨非,就同长老回转禅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其他使用】
★ 愚弟才力浅薄,近来又多病,实难充当教师的名目;至《论衡》一书,愚弟未曾寓目,不敢轻为雌黄。如君愿续完《论衡》,仍请自为妙手,庶免画虎不成反类狗,贻人笑柄。 (《吴趼人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 假如有人做了这四句绝妙的反语道:‘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却可以给许多人的自满和我满一盆冷水。(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 将上面所举的种种,如果拿针来一条一条地刺下去,那就是不漏气的铁桶人了。倘若再给画龙点睛地来几笔,那就更其成为活画了。(郭沫若《我的幼年》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