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
因为社会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分工,也就有不同职业的人;而由于人类个体间先天差异的存在(智商、体格等)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地区文化、贫富差距等)导致一些人天生就适合从事某种职业,而不善于从事另外一些职业。
于是职业的选择就成了一个问题,学校教育的出现也就成为一种必要。 学校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是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结果,它起源于上古先民的学习经验,完善于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度,发展于当今的现代性浪潮。
可以这么说,学校作为一种制度性教育组织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相联的。 首先,让我们看看学校制度是怎样一步步从远古走向近代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专门从事教化工作的巫师,他们通常由部落里知识最为丰富的人担任,负责教导民众应该如何生活,如何与自然界和各种生物相处,以及传授关于宗教和伦理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部落成员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部落的生死存亡和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学习这些知识的场所就成了一个具有神圣意义的区域,它是由巫师所掌控的,并且受到整个部落成员的尊重。
随着历史的进展,到了奴隶制社会,学校和教育的意义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只不过巫师所拥有的特权受到了国王或者贵族阶级的挑战。在一些古代典籍中我们还能看到当时对教育的记载:“左庙右学”。意思是说教育不仅要和祭祀的神圣活动联系起来,还要和宫廷王族的活动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保证。
到了封建社会,学校开始由官方来直接主办,如私塾、书院等,它们的办学模式往往取决于官方的政策,以迎合封建统治者需要为己任。在这样的制度下,知识和教育成了维系封建等级秩序的重要工具,它们被赋予的神圣意义丝毫不亚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即使到了近现代,许多封建王朝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共和国,但是学校作为官办机构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政府的权力和学校的地位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而已。
当然,无论是官方主办还是私人办学,其根本目的都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这里所需要的公民必须是掌握一定知识的,因为他们要能够阅读和理解政府颁布的法令和章程,要懂得纳税和履行其他义务,要知道如何处理家庭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等。如果没有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社会将会陷入无政府状态,这是任何社会和政权都不愿看到的。所以不论是从社会的意义上讲,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人都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