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为什么与中国?
因为中国有很多“熊”。 说起这个“熊”字,就得提一下汉语的“五音六律”,我们现在的汉字,其实和古代的篆书、甲骨文是不一样的,现在汉字的主要字母,也就是横竖撇捺折这些线条,古文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就像英语的26个字母来源于拉丁文)。而“熊”字在古代的读音和形像是这样的: 上面是金文的“熊”字,下面是商朝甲骨文的“熊”字。 这个字,在商朝的时候,像是一个人在爬树,金文像是一个人拿着工具在做木工,到了小篆阶段就变成了这样——人消失了,只剩下了一双手。
为什么人变成了手呢?这正好说明了“熊”字的演化规律——古人造字的时候,如果一个字像一个人类的事物或者动作,那么一般这个字都会从人变成其他事物。“熊”字变成“能”字就是例子。 而一只大熊的模样怎么画?古代是没有“C位”概念的,所以只能是人站在中间,两边各画一只手,于是,“熊”字变成了“能”字。 后来,人们发明了造纸术,字体越来越繁复,“能”字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熊”字右边的一双手,也变成了“能”字左边的一叠纸。
而在普通话中,许多“能”字结构的词,右边的“能”字都读作第一声,如“能力”“能干”“聪明伶俐”等;而在粤语等其他方言里,这些词的“能”字则读作第四声——这和古汉语中的读音是一致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熊”字正像它的发音那样,非常符合“四声迭用”的规则。而这个声音的演绎过程,正像一个熊从一个树丫爬向另一个树丫,然后停下来,转身,又爬向另一个树丫的过程,其运动路线正是由四个方向循环往复构成的。
因为“熊大”在中国。在NBA现役球员中,孟菲斯灰熊中锋马克-加索尔是最接近“熊大”的存在,高高大大的体型搭配一双巨掌,再加上一到情绪激动的时候,便忍不住咧开嘴露出的那两颗大龅牙,实在是太可爱了。所以,当球迷们在讨论给哪些NBA大牌球星上《熊出没》的时候,“熊大”马克-加索尔便成为了首选。
尽管长相憨态可掬,但小加索尔在赛场上的统治力可一点不含糊。2米13的身高,2米27的臂展,再加上124公斤的体重,还有那双大手,这样的身体天赋在NBA2米10以上的中锋中也是极其罕见的——联盟中有不少顶级内线的身体在小加索尔面前都要甘拜下风,比如字母哥、波尔津吉斯和浓眉哥等人。
作为联盟中最顶级的内线之一,小加索尔在进攻和防守两端都有着极为全面的技术。首先来看进攻,他在面框或者背框时都有着扎实的低位进攻技巧,既能利用身高和脚步强吃对手,也能用各种小技术戏耍对手。此外,小加索尔还是联盟中最擅长传球的中锋,开阔的视野和精准的传球使他经常可以在攻防转换中为队友送出精彩的助攻。而作为现役NBA最全面的“独角兽”,小加索尔最恐怖的地方在于,他的三分球技术是现役NBA所有7尺大个中最犀利的,无论是接球投篮还是自主运球后出手,他都能轻松完成。
在防守一端,小加索尔是现役NBA最擅长协防的内线,那修长的双臂和出色的移动速度使他在完成补防后依然具备一定的单防能力。所以,作为“死亡五小”体系的鼻祖,勇士主帅科尔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小加索尔是联盟中最难防守的球员,他一个人就能撕裂勇士的全部防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