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民举?

白云义白云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大天朝,是政治制度最接近古代的封建王朝,皇帝是君主,是大统的,而不是共和,民主这种西方式的。天子与国民的关系,就像封建领主和子民一样,国家大事,是由统治者一家说了算,而不是人民(公民)代表讨论决定。当然,天子也不是封建领主,他是宗教信仰的神圣化身,这一点很像教皇。所以,从理论上说,虽然天子是通过世袭的方式产生,但他的权力还是来自神授,这为皇帝的一言九鼎提供了理论依据。

事实上,明朝初年,皇帝对臣下的命令是“朕意已决,众官免议”,也就是说,皇帝的话就是最终决定,不必经过集体决策这个程序了。在清朝,皇帝的私人顾问——军机处的出现进一步减少了集体决策的程序,最终形成了大清帝国的决策模式,也就是皇帝一人做最后决定。 在中国古代,是不存在所谓的“民众举贤”或者“民主”制度的,这在先秦时期尤其如此。孔子主张的贤能治国,是有德之人才能成为国家的领袖,而这种人往往是某个贵族家族的族长。孟子则认为,贤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打破贵族领地而取得领导地位,但这种情况是非常极端的,是乱世之中的特殊情形。而且,孟子的贤能治国论还是建立在等级分明的宗法制度之上的。所谓上下有序,尊卑有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是完全不同于民主概念的意识形态。

至于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建立的郡县制,本质上是一种集权制度,它固然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但是却没有改变皇帝与臣下互相制衡的基本格局。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郡守和县令,虽然直接对皇帝负责,但是他们并不是皇帝派去的代表,而是在地方上实际掌握一定地方势力的世家门阀所推选的,这就使得地方的行政权力被世家大族所分享,而这种分享又不可避免地会传到中央。汉唐以来的宰相制度以及宋朝的参知政事、枢密使等,实际上都继承了秦代的这种二元结构,只不过更细化的体制随着历史发展而有所不同罢了。

总之,在中国古代,不论是世卿世禄还是察举征辟,实际上都是建立在门第出身基础上的任人唯亲,而不是西方式的公开竞选。所谓贤能,也是指某人在某个领域或者部门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能力,而不是全能全才。社会分工不同,但政治参与却是人人平等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