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心城在哪里?

冉婕妤冉婕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深圳的中心,其实一直都是在发展的过程的。 深圳的地理特征是什么?山地多平原少。所以早期的深圳是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恶劣。这也导致了早期深圳的聚居地主要是在沿海一带。从明朝开始,深圳最早的居民点出现在珠江口左右两侧的大梧桐山跟小梧桐山附近(也就是现在的罗湖)。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两广总督卢焯为了疏导洪水,在如今的深圳河上修建了石龙渡口、新陂桥等桥梁,并在河边开垦荒地,筑堤种树,修筑圩围抵御洪水侵袭。由此深圳河两边出现了大量的田地,人口也逐渐增加,形成了今天的罗湖与福田。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深圳的人口急剧上升。到1958年,深圳人口达到了16.2万,而当时全市的户籍人口也不过34万人。为缓解人地矛盾,当时的市政府决定,向内陆地区移民,实行“外迁内扩”的发展策略。1958年至1983年间,深圳共迁出10746户、54693人。(注:这一数字比后来公布的迁往内地的三百万还要少一些)他们被分别安置在韶关、清远、梅州等地。

与此同时,由于毗邻香港,拥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与港口资源,再加上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使深圳成为海外华人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仅1979年到1981年间,来深投资的港商就达到2.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17.8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外商投资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了就业人口,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对外贸易,极大地改变了深圳的经济面貌。但是,它也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剧增。

据调查,到八十年代初,每年流向香港的打工者就有一百多万,这给本就拥挤不堪的深圳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拓荒牛”精神,让本来就处在群山中的深圳,开启了疯狂建城模式。一座座高楼大厦林立而起,而它所带来的土地紧张问题也日益凸显。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深圳才终于实现了从“拓荒”到“开发”的转变,建设重心由内地转向海上。

于是,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深圳开始了疯狂的填海造地运动。从大鹏湾到大亚湾,从赤湾虎头山至香港元朗屏山,到处都有填海造地的工程。据统计,自一九八三年起,深圳通过填海造地方式新增土地三千二百多亩,相当于同期苏州、杭州两个省会城市的总和。这些海涂的填海造地工程使深圳的土地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但却引发了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对海域和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